小儿弱视的发病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家族有弱视病史儿童风险增加;屈光不正,高度远视、中高度近视、不规则或高度规则散光可致弱视;斜视,双眼不能同时注视易致斜视眼视觉发育受阻引发弱视;视觉剥夺,先天性白内障遮挡光线、严重上睑下垂遮盖瞳孔会造成视觉剥夺引发弱视;出生时的高危因素,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视觉发育易受影响增加患弱视风险。
屈光不正
远视:儿童如果存在高度远视,会使得视网膜上形成的物像模糊,为了看清物体,眼睛需要不断进行调节,长期的过度调节容易引发弱视。一般来说,超过一定度数的远视,如+3.00D以上的远视,就可能增加小儿弱视的发病几率。
近视:虽然相对远视引发弱视的情况较为常见,但中高度近视也可能导致弱视。当近视度数较高时,视网膜成像不清,同样会影响视觉系统的正常发育,进而增加弱视发生的可能性。
散光:不规则散光会严重干扰视网膜成像的清晰度,使得眼睛无法正常聚焦,长期如此会阻碍视觉发育,引发弱视。规则散光如果度数较高,如超过1.50D,也可能成为小儿弱视的发病原因之一。
斜视
斜视患儿由于双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物体,大脑会抑制斜视眼的视觉输入,长期下去,斜视眼的视觉发育就会受到阻碍,从而引发弱视。例如,内斜视的患儿,其斜视眼的视觉信息长期被抑制,导致该眼的视力逐渐下降,形成弱视。而且斜视发生的年龄越小,发生弱视的可能性就越大。
视觉剥夺
先天性白内障:儿童先天性白内障会遮挡光线进入眼睛,使视网膜无法接收到正常的视觉刺激,影响视觉系统的发育,容易引发弱视。如果先天性白内障没有及时得到治疗,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内,就会极大地增加小儿患弱视的风险。
上睑下垂:严重的上睑下垂会遮盖部分或全部瞳孔,导致光线不能正常到达视网膜,造成视觉剥夺,进而影响视觉发育,引发弱视。这种情况需要及时进行干预,以避免对小儿视觉发育造成长期影响。
出生时的高危因素
早产:早产儿由于眼部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视网膜血管等结构可能存在发育异常的情况,这会影响视觉的正常发育,增加患弱视的风险。研究显示,早产儿发生弱视的概率明显高于足月儿。
低出生体重:低出生体重儿在出生后眼部发育可能面临更多挑战,其视觉系统发育不完善的几率增加,从而容易引发弱视。这类儿童需要在出生后进行密切的眼部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干预弱视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