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分为轻型、中型、重型。轻型GCS13-15分、昏迷<30分钟等;中型GCS9-12分、昏迷30分钟-6小时等;重型GCS≤8分、昏迷>6小时等,不同类型有不同定义、特点及对应人群的治疗康复等情况要求。
一、轻型颅脑损伤
1.定义及特点:轻型颅脑损伤通常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13-15分的情况,昏迷时间不超过30分钟,仅有轻度头痛、头晕等症状,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头颅CT检查无明显异常。这类损伤多见于头部受到较轻外力作用的情况,如低能量的交通事故、轻微的坠落等。对于儿童而言,由于其颅骨相对较软,同样的外力可能造成轻型损伤,但需要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有无呕吐等情况,因为儿童可能不会准确表达不适。成人中,一般生活中常见的轻微碰撞等可能导致轻型颅脑损伤,此类患者一般预后较好,但仍需注意休息,避免再次受伤。
二、中型颅脑损伤
1.定义及特点:中型颅脑损伤的GCS评分在9-12分之间,昏迷时间在30分钟至6小时之间,可能有轻度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如轻度的肢体无力等,头颅CT可见有轻度的颅内血肿、脑挫裂伤等情况。其受伤机制多为中等能量的外力作用,例如中等速度的交通事故、从稍高位置坠落等。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中型颅脑损伤需要特别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因为脑部损伤可能对其后续的智力、运动等发育产生影响,应定期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和相关影像学复查。成人则需要注意休息,配合医生进行相应的治疗和康复观察。
三、重型颅脑损伤
1.定义及特点:重型颅脑损伤的GCS评分≤8分,昏迷时间超过6小时,或者在伤后24小时内出现意识恶化并昏迷超过6小时,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如偏瘫、瞳孔改变等,头颅CT可见明显的颅内血肿、广泛脑挫裂伤、脑疝形成等严重病变。其受伤机制往往是高能量的外力作用,如高速交通事故、高处坠落且坠落高度较高等。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无论年龄大小,都需要立即进行紧急救治,如维持呼吸循环稳定、降低颅内压等。儿童重型颅脑损伤预后差异较大,需要在专业的儿童重症监护环境下进行治疗,密切关注其各器官功能的变化,因为儿童的脑代偿能力相对较弱,恢复过程中可能面临更多挑战;成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则需要长期的康复治疗和护理,家属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和支持,帮助患者尽可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和神经系统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