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脑疝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颅内病变患者规范治疗原发病,脑出血患者严格控血压;避免诱发颅内压升高因素,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剧烈咳嗽和用力排便、控制情绪稳定;颅内病变患者和高危人群要定期监测与随访,颅内病变患者定期查头颅CT,高危人群出现相关症状立即就医。
脑出血患者:要严格控制血压,按时服用降压药物,保持血压稳定在合理范围。因为血压波动过大容易导致出血情况加重,进而引发颅内压升高,增加脑疝风险。老年脑出血患者由于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在控制血压时要更加谨慎,避免血压过低影响脑部灌注。
避免诱发颅内压升高的因素
保持呼吸道通畅:无论是健康人群还是患有颅内疾病的人群,都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有颅内病变的患者,呼吸道不通畅会导致二氧化碳潴留,引起脑血管扩张,进而升高颅内压。例如,昏迷患者容易出现舌后坠等情况阻塞呼吸道,应及时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等操作保持呼吸道通畅。不同年龄的人群在保持呼吸道通畅方面有不同的注意事项,儿童由于气道较窄,更要密切观察呼吸道情况,防止分泌物堵塞。
避免剧烈咳嗽和用力排便:剧烈咳嗽和用力排便会使腹压升高,从而导致颅内压升高。有颅内病变的患者应积极预防便秘,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必要时使用缓泻剂。对于咳嗽频繁的患者,要及时治疗,使用止咳药物缓解症状。老年患者本身胃肠蠕动相对较慢,更容易出现便秘,且咳嗽反射可能减弱,更需特别注意。
控制情绪稳定:情绪激动会使血压升高,增加颅内压。颅内病变患者要保持心态平和,避免大喜大悲等剧烈情绪波动。可以通过听轻音乐、冥想等方式来调节情绪。儿童患者的情绪往往受家长等周围环境影响,家长要注意营造稳定、舒适的环境,避免让患儿受到强烈的情绪刺激。
定期监测与随访
颅内病变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头颅CT等检查,监测颅内情况。例如,脑肿瘤患者定期复查可以及时发现肿瘤是否有复发、生长等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不同病情的患者复查间隔时间可能不同,病情稳定的患者复查间隔可能相对较长,而病情有变化倾向的患者可能需要缩短复查间隔。儿童颅内病变患者在复查时要特别注意对生长发育的影响评估。
高危人群:对于有颅内压升高风险的高危人群,如既往有脑疝病史、颅内占位性病变等情况的人群,要加强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头痛、呕吐、意识改变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