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生成过多的原因包括嘌呤代谢相关酶缺陷(多为先天性致酶结构功能异常致尿酸合成异常增加)和嘌呤摄入过多(长期大量食高嘌呤食物致尿酸生成显著增多);尿酸排泄减少的原因有肾脏功能异常(如肾炎致滤过或分泌尿酸障碍使排泄减少)、药物因素(如噻嗪类利尿剂等抑制尿酸排泄)、其他因素(肥胖、胰岛素抵抗等致尿酸排泄减少),这些因素均易增加高尿酸血症肾病发病风险。
一、尿酸生成过多
1.嘌呤代谢相关酶缺陷:体内某些嘌呤代谢相关酶的缺陷会导致尿酸生成增加。例如,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活性增高时,会使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增加,进而促使尿酸生成增多。有研究表明,这类酶缺陷多为先天性因素,可从基因层面影响酶的结构和功能,使得尿酸合成异常增加。
2.嘌呤摄入过多:长期大量摄入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等,会使体内嘌呤含量大幅增加,经代谢后尿酸生成也会显著增多。不同年龄阶段人群若有此不良饮食习惯,都可能增加高尿酸血症肾病的发病风险,比如成年人群长期频繁食用这类高嘌呤食物,就会逐步影响尿酸代谢平衡。
二、尿酸排泄减少
1.肾脏功能异常:肾脏是尿酸排泄的重要器官,当肾脏出现病变时,如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肾小管分泌尿酸障碍等,会导致尿酸排泄减少。例如,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着病情进展,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酸的滤过减少;肾小管疾病时,肾小管对尿酸的分泌功能受损,也会使尿酸排泄量降低。不同性别在肾脏疾病的易患情况上有一定差异,一般男性和女性在肾脏结构和功能的生理基础上,患病后对尿酸排泄的影响程度会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但总体都会导致尿酸在体内蓄积。
2.药物因素:某些药物会影响尿酸的排泄。例如,噻嗪类利尿剂会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分泌,使尿酸排泄减少;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在小剂量使用时也会干扰尿酸的排泄过程。不同年龄人群对药物的代谢和反应不同,儿童由于肾脏等器官发育尚未成熟,使用可能影响尿酸排泄药物时需特别谨慎,而成人在长期服用这类可能影响尿酸排泄药物时,要密切关注尿酸水平变化。
3.其他因素:肥胖、胰岛素抵抗等因素也与尿酸排泄减少相关。肥胖人群往往存在代谢紊乱,会影响肾脏对尿酸的处理;胰岛素抵抗时,机体的代谢调节出现异常,也会干扰尿酸的正常排泄过程。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肥胖者、有胰岛素抵抗倾向者,相较于正常人群更易出现尿酸排泄异常,进而增加高尿酸血症肾病的发病几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