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胶质瘤是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原发性颅内肿瘤依世卫分级标准分四级有多样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活检可诊断,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综合治疗策略,儿童、老年、女性患者治疗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
脑胶质瘤是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原发性颅内肿瘤,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型,约占原发性颅内肿瘤的40%~50%。神经胶质细胞包括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室管膜细胞等,脑胶质瘤即由这些细胞异常增殖形成。
二、病理分型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分级标准,脑胶质瘤分为Ⅰ-Ⅳ级。Ⅰ级为低级别胶质瘤,生长缓慢,预后相对较好;Ⅱ级为非典型胶质瘤;Ⅲ级为间变胶质瘤;Ⅳ级为胶质母细胞瘤(GBM),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
三、临床表现
因肿瘤所在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
颅内压增高表现: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等,与肿瘤占位效应导致颅内压升高相关。
局灶性症状:若肿瘤位于运动区,可出现肢体无力、运动障碍;位于语言区可致语言功能障碍;累及视觉通路可引发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
癫痫发作:约30%的脑胶质瘤患者以癫痫为首发症状,可为局灶性或全身性发作。
四、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脑胶质瘤的重要手段,能清晰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增强MRI可更准确判断肿瘤边界。
病理活检:是确诊脑胶质瘤的金标准,通过手术获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肿瘤的具体分型和恶性程度。
五、治疗方式
采用综合治疗策略,包括:
手术治疗:尽可能安全切除肿瘤,最大程度减轻肿瘤负荷,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
放射治疗:针对术后残留或无法完全切除的肿瘤,利用放射线杀灭肿瘤细胞,分为外照射放疗等。
化学治疗:常用药物如替莫唑胺等,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的DNA合成发挥抗肿瘤作用,可与手术、放疗联合应用。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脑胶质瘤的治疗需充分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手术时需兼顾神经功能保留,放疗和化疗需权衡对儿童生长、智力等方面的影响,优先选择对儿童生理干扰较小的治疗方案。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基础疾病,治疗前需全面评估身体状况,选择耐受性较好的治疗方式,如手术需谨慎评估手术风险,放疗、化疗需根据肝肾功能等调整方案。
女性患者:妊娠期间发现脑胶质瘤需多学科协作,综合考虑妊娠周期、肿瘤进展速度等因素,权衡继续妊娠与及时治疗对母婴的影响,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