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结核瘤的检查包括影像学、实验室及病理检查。影像学中头颅CT可见等或稍高密度影等,头颅MRI更具优势;实验室的脑脊液检查有相应改变但可能不典型,PPD试验阳性不能确诊;病理检查手术活检是金标准,可见结核结节等典型改变,不同患者检查需考虑各自特点及风险。
头颅MRI:相较于头颅CT,头颅MRI对脑结核瘤的诊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T1加权像上,病灶多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加权像上,病灶呈高信号,周围水肿带也表现为高信号。增强扫描时,结核瘤的强化特点与CT类似,结节状或环状强化。MRI还能多方位成像,更全面地观察病灶与周围脑组织的关系,对于发现较小的病灶以及判断病灶的性质等方面具有优势。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患者,头颅MRI表现基本遵循上述规律,但在一些特殊病史患者中,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实验室检查
脑脊液检查:对于怀疑脑结核瘤的患者,腰椎穿刺进行脑脊液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手段之一。脑脊液常规检查可发现白细胞数轻度升高,多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含量升高,糖和氯化物含量降低,这些改变符合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特点。但需要注意的是,脑结核瘤患者的脑脊液改变可能不如单纯结核性脑膜炎典型,部分患者脑脊液指标可能接近正常范围。在儿童患者中进行脑脊液检查时,要特别注意操作的规范性,避免引起颅内压骤降等并发症;对于有出血病史或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进行腰椎穿刺需谨慎评估风险。
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PPD试验是通过皮内注射结核菌素,观察注射部位的反应来判断是否感染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结果提示曾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但不能确诊为脑结核瘤。该试验在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中都可进行,但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如患有艾滋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PPD试验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病理检查
手术活检:对于通过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活检。通过手术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这是确诊脑结核瘤的金标准。病理上可见结核结节,结节中心为干酪样坏死,周围有上皮样细胞、朗汉斯巨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等典型的结核病理改变。手术活检对于患者来说存在一定的创伤风险,在儿童患者中需要充分评估手术的必要性和风险,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进行;对于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等病史的患者,手术风险更高,需要在术前做好充分的评估和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