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脑瘤一部分属癌,一部分是非癌性肿瘤。癌性的如胶质母细胞瘤、高级别胶质瘤;非癌性的如脑膜瘤、垂体腺瘤。需通过病理活检明确性质来采取合适治疗策略,儿童和成人患不同类型脑瘤,性别差异不显著,生活方式关联小,有头部放射性暴露史等风险增加。
癌性的原发性脑瘤
胶质母细胞瘤:是最常见且恶性程度较高的原发性脑癌,约占原发性恶性脑肿瘤的一半左右。它具有侵袭性强的特点,会像树根一样广泛浸润周围脑组织,难以完全切除,术后复发率高。研究表明,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预后通常较差,平均生存期较短,其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基因突变,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扩增等,这些基因改变会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和侵袭行为。
高级别胶质瘤:包括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等,相比低级别胶质瘤恶性程度更高,细胞增殖活跃,具有向周围脑组织侵犯的特性,治疗上往往需要综合手术、放疗、化疗等手段,但总体预后不容乐观,患者生存时间受到明显影响,其病理特征表现为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等。
非癌性的原发性脑瘤
脑膜瘤:大多为良性肿瘤,生长相对缓慢,边界相对清楚,虽然也会占据颅内空间,引起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但通过手术有可能完整切除,术后复发率较低。例如,很多脑膜瘤患者在手术彻底切除后可以长期生存,不影响自然寿命,其细胞形态和生物学行为相对温和,增殖能力相对较弱,与周围组织的界限相对清晰,在影像学上也有一定的特征表现,如“脑膜尾征”等。
垂体腺瘤:大多数为良性肿瘤,虽然起源于垂体,但根据其分泌功能和病理特点分为不同类型。无功能垂体腺瘤主要是占据垂体窝空间,压迫周围垂体组织及视神经等结构引起相应症状;有功能垂体腺瘤会分泌过多的激素,如泌乳素瘤会导致女性月经紊乱、泌乳,男性性功能障碍等,但总体其生长较为缓慢,通过手术、药物等治疗手段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预后较好,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相对较低,一般不会发生远处转移等恶性行为。
对于不同类型的原发性脑瘤,需要通过病理活检等明确其性质,从而采取合适的治疗策略。在年龄方面,儿童和成人患原发性脑瘤的类型有一定差异,儿童常见的原发性脑瘤有髓母细胞瘤等,而成人更多见胶质母细胞瘤等;性别方面,某些脑瘤的发病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不是非常显著的性别倾向性;生活方式因素与原发性脑瘤的直接关联相对较小,但长期接触某些致癌因素可能会有影响;对于有相关病史的患者,如曾有头部放射性暴露史等,患原发性脑瘤的风险会增加,需要更加密切地进行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