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挫裂伤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如密切观察病情、卧床休息;降低颅内压如脱水治疗、使用糖皮质激素;防治并发症如预防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癫痫;手术治疗包括符合适应证时的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等,不同年龄患者在各治疗环节有相应注意事项。
卧床休息: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一般需卧床2-4周左右,减少不必要的搬动,避免加重脑损伤。卧床期间要注意防止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定时翻身、拍背,鼓励患者深呼吸和咳嗽,对于儿童要特别注意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压疮发生。
降低颅内压
脱水治疗:常用药物有甘露醇等。甘露醇可通过提高血浆渗透压,使脑组织内的水分向血浆转移,从而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但在使用过程中需注意监测患者的肾功能、电解质等情况,尤其是儿童,要根据体重等调整剂量,避免引起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对于老年患者,也需谨慎使用,密切观察肾功能变化。
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等,可减轻脑水肿,但使用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引起感染等并发症。对于儿童和特殊病史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需权衡利弊,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
防治并发症
肺部感染:定期翻身、拍背,鼓励患者咳痰,必要时进行雾化吸入等。对于意识障碍较重的患者,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儿童由于呼吸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更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感染。
消化道出血:对于重症脑挫裂伤患者,可预防性使用抑酸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等,以降低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老年患者本身胃肠道功能可能较弱,使用抑酸药物时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癫痫:对于有癫痫发作风险的患者,可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等,但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谨慎选择。儿童使用抗癫痫药物时要考虑其年龄对药物代谢等的影响,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手术治疗
适应证:当颅内血肿量较大,如硬脑膜外血肿量超过30ml、硬脑膜下血肿量超过40ml,或出现进行性颅内压增高,经保守治疗无效时,需考虑手术治疗。此外,对于脑挫裂伤导致脑疝形成的患者,应紧急手术。不同年龄患者的手术适应证掌握可能略有不同,儿童由于颅骨可塑性等特点,对于一些相对较小的血肿也可能需要更积极的手术干预。
手术方式:常见的手术方式有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等。开颅血肿清除术可直接清除颅内血肿,减轻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去骨瓣减压术可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进一步加重。手术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