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斑裂孔是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全层组织缺损的病变,分特发性(多见于50岁以上女性,与年龄相关玻璃体后皮质牵拉有关)、外伤性(有明确眼部外伤史致黄斑区损伤)、继发性(继发于葡萄膜炎等眼部病变),症状有视力下降、视物变形、中心暗点,检查靠眼底检查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治疗分观察或手术(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剥除术等),特殊人群中老年人需定期查眼底,有外伤史者受伤后及时就医,眼部基础疾病患者要控原发病,妊娠哺乳期用药遵医嘱。
一、定义
黄斑裂孔是指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发生全层组织缺损的病变,黄斑是视网膜中负责精细视觉和色觉的重要区域,此处出现裂孔会严重影响视力及视觉功能。
二、分类
(一)特发性黄斑裂孔
多见于50岁以上女性,发病机制可能与年龄相关的玻璃体后皮质对黄斑区视网膜的牵拉有关,随年龄增长玻璃体液化收缩,对黄斑区产生持续牵拉,最终导致黄斑区视网膜组织破裂形成裂孔。
(二)外伤性黄斑裂孔
有明确眼部外伤史,眼部受到外力冲击直接造成黄斑区视网膜组织损伤破裂。
(三)继发性黄斑裂孔
常继发于葡萄膜炎、眼内肿瘤等眼部病变,原有病变影响黄斑区组织,致使组织缺损形成裂孔。
三、症状表现
患者多出现视力下降,视力下降程度因裂孔大小及病情进展而异;还可伴有视物变形,即所看物体形状扭曲;同时会出现中心暗点,表现为注视目标时,对应黄斑区位置出现盲区。
四、检查诊断
(一)眼底检查
可直接观察黄斑区的形态变化,初步判断是否存在黄斑裂孔及大致情况。
(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能清晰显示黄斑裂孔的层次结构,是明确诊断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检查手段,可精准呈现裂孔的位置、大小及视网膜各层的改变情况。
五、治疗
对于较小且无症状的黄斑裂孔可密切观察;若视力明显下降、裂孔进行性扩大,可能需手术治疗,如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剥除术等,通过手术解除玻璃体对黄斑区的牵拉等因素,促进裂孔修复。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老年人
因年龄相关玻璃体退变,更易发生特发性黄斑裂孔,需定期进行眼底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病变并及时干预。
(二)有眼部外伤史人群
外伤性黄斑裂孔在有眼部外伤史时需格外警惕,眼部受伤后应及时就医检查,排查黄斑区是否受损。
(三)眼部基础疾病患者
如患有葡萄膜炎等眼部基础疾病者,需积极控制原发病,防止病变累及黄斑区引发黄斑裂孔,妊娠哺乳期女性若患相关眼部疾病,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进行,权衡疾病治疗与妊娠哺乳的利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