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是常见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与多种因素相关,病因涉及皮脂腺分泌亢进、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痤疮丙酸杆菌繁殖及炎症反应,临床表现有粉刺、炎性皮损、结节囊肿,好发于青春期及特定成年人,受生活方式、年龄、性别影响,儿童痤疮需谨慎处理优先非药物干预或遵医嘱,孕期痤疮治疗要权衡利弊选安全措施。
一、定义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生与皮脂腺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痤疮丙酸杆菌繁殖及炎症反应等多种因素相关。
二、病因机制
1.皮脂腺分泌亢进:青春期等雄激素水平升高阶段,皮脂腺受雄激素刺激分泌增多,过多皮脂堆积于毛囊内。
2.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导管角化过度会导致管径变小、堵塞,皮脂排出受阻,形成微粉刺。
3.痤疮丙酸杆菌繁殖:毛囊内的痤疮丙酸杆菌分解皮脂产生游离脂肪酸,刺激毛囊及周围组织引发炎症反应。
4.炎症反应:上述因素共同作用引发毛囊周围炎症,表现为丘疹、脓疱等症状。
三、临床表现
1.粉刺:分为白头粉刺(闭合性粉刺)和黑头粉刺(开放性粉刺),白头粉刺为肤色或淡黄色丘疹,无明显开口;黑头粉刺是毛囊口顶端被氧化的皮脂栓。
2.炎性皮损:包括炎性丘疹(红色充实性丘疹)、脓疱(内含脓液的丘疹)。
3.结节、囊肿:病情较重时可形成结节(深在性、疼痛感明显的硬结)、囊肿(含有脓液或血液的囊性损害)。
四、好发人群及影响因素
1.好发人群:青春期人群为高发群体,这与青春期雄激素水平变化密切相关;但也可见于成年人,尤其是雄激素水平异常、长期作息不规律或有特定饮食偏好的人群。
2.影响因素
生活方式:高糖饮食、高脂饮食可促进皮脂腺分泌,加重痤疮;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等也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
年龄:青春期由于内分泌变化易发病,儿童痤疮需关注是否存在内分泌异常等特殊情况;成年人痤疮可能与月经周期、怀孕、某些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相关。
性别:青春期男性和女性均可发病,而成年女性痤疮可能与月经周期中激素波动等因素有关。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痤疮:儿童痤疮需谨慎处理,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保持皮肤清洁等,避免盲目使用成人痤疮药物,因为儿童皮肤更为娇嫩,不当用药可能导致不良反应。若病情较重,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相对温和且经临床验证安全的治疗方式。
2.孕期痤疮:孕妇痤疮治疗需权衡利弊,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措施,如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改善症状,必要时在医生评估后选择安全性较高的外用药物,避免自行随意用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