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震荡多数预后良好,但部分会出现头痛头晕、认知功能障碍、睡眠障碍、情绪障碍等后遗症,预防需及时规范治疗、合理休息与康复。
头痛头晕:相当一部分脑震荡患者会遗留头痛、头晕症状,可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更长时间。研究表明,约10%-30%的脑震荡患者会有长期头痛头晕的情况,其机制可能与脑震荡后神经功能紊乱、脑血管舒缩功能异常等有关。儿童脑震荡后头痛头晕的发生率可能相对较高,且儿童表达可能不够准确,需要家长密切观察。老年人发生脑震荡后,头痛头晕恢复相对较慢,可能与老年人自身神经修复能力较弱等因素相关。
认知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认知方面的问题。例如,在学习或工作中难以集中注意力,对近期发生的事情容易遗忘。有研究发现,脑震荡后短期内认知功能测试显示注意力和记忆力评分下降,虽然大多数人会逐渐恢复,但仍有少数人长期存在认知功能的轻微异常。青少年脑震荡后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会影响学业表现,需要及时关注并进行适当的认知训练。
睡眠障碍:脑震荡后可能出现睡眠紊乱,包括入睡困难、睡眠浅、多梦等。这可能与脑震荡导致的神经内分泌失调以及大脑神经递质平衡被打破有关。一些患者在脑震荡后数周内睡眠质量明显下降,长期睡眠障碍又可能进一步影响身体恢复和认知功能。对于儿童脑震荡患者,睡眠障碍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睡眠是身体生长激素分泌的重要时期,需要家长帮助调整儿童的睡眠环境,保证其充足睡眠。
情绪障碍:部分患者会出现情绪方面的改变,如焦虑、抑郁等。脑震荡后由于身体不适以及对自身健康的担忧等因素,容易引发情绪问题。有研究显示,约5%-10%的脑震荡患者在受伤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或抑郁症状。女性脑震荡患者在情绪障碍方面可能相对更敏感,可能与女性的生理特点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有关,需要关注女性脑震荡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心理支持。
预防脑震荡后遗症的措施
及时规范治疗:脑震荡发生后应及时就医,进行规范的检查和治疗,如头部CT等排除颅内其他严重病变,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休息和康复观察,这有助于减少后遗症的发生风险。儿童脑震荡后更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因为儿童的身体恢复能力和耐受情况与成人不同。
合理休息与康复:受伤后要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早进行剧烈运动和过度用脑。根据个体情况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如平衡训练、认知训练等,有助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后遗症发生几率。老年人脑震荡后康复训练要更加温和、循序渐进,结合其身体状况制定合适的康复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