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骨缺损是因外伤、手术等致颅骨部分骨质缺失的情况,常见病因有外伤和手术,临床表现有局部及全身症状,诊断靠影像学检查,治疗多为合适时机行颅骨修补术,不同人群在各方面有特点需综合评估处理。
一、常见病因
外伤:严重的头部外伤,如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造成颅骨骨折,部分骨质缺损。例如,车祸导致的颅骨粉碎性骨折,可能会有颅骨缺损的情况发生,这种情况在年轻的交通事故伤者中较为常见,由于头部受到巨大的外力冲击,颅骨无法承受而出现缺损。
手术:一些颅脑手术,为了达到减压等目的,会去除部分颅骨,如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后,常遗留颅骨缺损。在中老年因颅内肿瘤等疾病行开颅手术后也可能出现颅骨缺损,这与手术操作过程中需要处理病变组织,为了术后恢复创造条件而去除部分颅骨有关。
二、临床表现
局部症状:缺损部位可能有头皮下组织与外界相通的感觉,外观上可见颅骨缺失的凹陷或凸起,患者可能会感觉到局部的不适,如疼痛、麻木等,在儿童中,由于颅骨还在发育阶段,颅骨缺损可能会影响头颅的正常外形发育,导致头颅不对称等情况。
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这与颅骨缺损后颅内压力的变化有关。当头部受到轻微撞击时,由于颅骨缺损,颅内组织缓冲能力下降,更容易出现不适。对于儿童来说,长期的颅骨缺损可能会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导致智力、运动等方面的发育迟缓,因为颅骨对颅内组织有保护和支撑作用,缺损后这种保护和支撑功能减弱,影响颅内环境的稳定,进而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三、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头颅CT是诊断颅骨缺损的主要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颅骨缺损的部位、大小等情况。通过头颅CT平扫,可以准确测量缺损颅骨的面积、范围等,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在老年人中,由于可能合并其他脑部疾病,如脑萎缩等,头颅CT检查能同时发现颅骨缺损以及颅内其他病变情况,有助于全面评估病情。
四、治疗原则
手术修复:一般建议在颅骨缺损后合适的时间进行颅骨修补术。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颅骨仍在生长发育,手术时机的选择需要更加谨慎,要充分考虑颅骨缺损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手术对颅内环境的影响等多方面因素。手术材料通常有钛网等,钛网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在成年人中,早期进行颅骨修补术可以改善患者的外观和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因颅骨缺损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影响。
总之,颅骨缺损是一种需要重视的情况,不同人群由于其自身的生理特点等因素,在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都有其特点,需要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