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阻性脑积水是因脑室系统脑脊液循环通路阻断致脑脊液积聚、脑室扩大及颅内压增高的病症,儿童表现为头颅进行性增大等,成人有颅内压增高及认知、步态等问题,可通过头颅CT、MRI辅助检查,主要靠手术治疗,儿童和成人手术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发病机制
脑脊液由侧脑室脉络丛产生,经室间孔流至第三脑室,与第三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一起,经中脑水管流入第四脑室,再汇合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经第四脑室正中孔和两个外侧孔流入蛛网膜下腔,最后经蛛网膜颗粒回流至静脉系统。当任何部位的脑脊液循环通路发生梗阻时,如先天性的中脑水管狭窄、第四脑室正中孔或外侧孔闭锁等,都会使脑脊液不能顺利流通,从而在梗阻部位以上的脑室系统内积聚,造成脑室扩大和颅内压升高。
二、临床表现
儿童患者:婴幼儿时期发病时,常见头颅进行性增大,囟门扩大、隆起,头皮静脉扩张,头颅与面部比例失调,头颅叩诊呈“破壶音”。还可出现落日征(双眼球下转,眼球下半部沉至下眼睑下方,露出上方巩膜),同时可伴有发育迟缓、智力低下、抽搐等表现。这是因为儿童颅缝未完全闭合,颅内压增高可使颅缝分离,头颅得以扩张来缓冲压力。
成人患者: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视力减退、视神经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症状,还可能出现认知障碍、步态不稳等情况。成人颅缝已闭合,颅内空间相对固定,脑脊液积聚导致颅内压升高直接引起上述症状。
三、辅助检查
头颅CT:可清晰显示脑室扩大的程度、梗阻部位等情况,是诊断梗阻性脑积水的常用检查方法,能直观看到脑室系统的形态改变。
头颅MRI:对脑脊液循环通路的显示更为清晰,有助于明确梗阻的具体部位和原因,比CT更具优势,尤其是在发现细微结构异常方面。
四、治疗
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常见的手术方式有脑室-腹腔分流术,通过分流装置将脑室中的脑脊液引流至腹腔,由腹腔吸收;对于明确梗阻部位的患者,也可进行梗阻部位的手术重建,如中脑水管成形术等。手术的目的是恢复脑脊液的正常循环通路,缓解颅内压增高。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在围手术期需要特别注意术后感染的防控,因为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要保持手术切口清洁,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头颅变化等情况。同时,术后需定期随访,监测脑室大小和患儿的生长发育、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成人:成人患者在术前要评估其全身状况,对于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患者,要在病情控制平稳后考虑手术。术后要注意观察有无并发症,如分流管堵塞、感染等,定期复查头颅CT或MRI以了解脑脊液循环情况和颅内压力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