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挫裂伤是头部受外力致脑组织器质性损伤,由外界暴力因素引起,不同人群风险场景有别,临床表现包括意识障碍、头痛恶心呕吐等,辅助检查有头颅CT和MRI,治疗原则包括一般治疗、降颅压、防并发症和手术,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不同年龄人群预后有差异,治疗中需个性化护理康复干预。
病因
多由交通事故、高处坠落、暴力打击等外界暴力因素引起,头部受到加速性、减速性或挤压性暴力时,脑组织在颅腔内移动、碰撞、摩擦等导致损伤。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因生活方式不同,发生脑挫裂伤的风险场景有所差异,比如儿童可能在玩耍时发生坠落等意外导致脑挫裂伤;中青年可能因交通事故、剧烈运动时的意外受伤等;老年人可能因平衡能力差,摔倒等情况增加脑挫裂伤风险。
临床表现
意识障碍:受伤后立即出现,程度和持续时间与脑挫裂伤的轻重相关,轻者可能数分钟到数小时恢复,重者可持续数天、数月甚至长期昏迷。
头痛、恶心、呕吐:较为常见,是由于颅内压增高、蛛网膜下腔出血刺激脑膜等引起。
局灶症状和体征:根据损伤部位不同而有差异,若损伤运动区可出现肢体偏瘫;损伤语言区可出现语言障碍等。
生命体征变化:受伤早期可出现呼吸、脉搏、血压的波动,一般短期内可恢复正常,若生命体征持续剧烈波动,提示病情严重。
辅助检查
头颅CT:是诊断脑挫裂伤的重要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脑挫裂伤的部位、范围、程度等,表现为局部脑组织内高低密度混杂影,伴有点状高密度出血灶及周围脑水肿等改变。
头颅MRI:对脑挫裂伤灶的显示比CT更为敏感,尤其是早期轻度脑挫裂伤及后颅窝、颅底的损伤等情况,能更精细地观察脑组织的病变情况。
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包括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要加强护理,预防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
降低颅内压:使用脱水剂如甘露醇等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防治并发症:积极防治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癫痫等并发症。
手术治疗:对于颅内血肿量较大、脑挫裂伤严重导致颅内压急剧增高,出现脑疝征象等情况,需进行手术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等。
预后
预后与脑挫裂伤的程度、治疗是否及时有效等因素有关。轻度脑挫裂伤经过及时治疗多数可恢复良好;中重度脑挫裂伤患者可能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智力减退、肢体运动障碍、认知障碍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不同年龄人群预后有差异,儿童的代偿能力相对较强,但也需密切关注恢复情况;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恢复可能更缓慢,且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更高。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护理和康复干预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