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骨缺损是因颅脑外伤、颅骨疾病等致颅骨部分骨质缺失,有外观、神经系统等影响,可通过头颅CT、MRI诊断,一般身体状况允许时考虑手术修复,儿童、老年患者手术需综合考量。
一、定义
颅骨缺损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颅骨部分骨质缺失的一种状况,多由颅脑外伤、颅骨疾病(如颅骨肿瘤切除术后)、颅骨感染等情况引起。
二、常见原因
1.颅脑外伤:严重的头部外伤,比如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导致颅骨骨折,后续可能因手术清除破碎骨片或骨折修复后部分骨质缺失而形成颅骨缺损。
2.颅骨疾病
颅骨肿瘤:某些颅骨原发肿瘤或者转移瘤,在手术切除肿瘤组织的过程中,会造成相应部位的颅骨缺损。
颅骨感染:如严重的颅骨骨髓炎,病变破坏颅骨骨质,可导致颅骨缺损。
三、临床表现及影响
1.外观影响:局部头颅外形出现凹陷或不平整,影响美观,尤其对于儿童可能会对其心理产生一定影响,因为外观的异常可能使患儿产生自卑等心理问题。
2.神经系统相关影响
颅内压变化相关:在颅内压波动时,可能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当颅内压升高时,由于颅骨缺损处没有正常骨质的支撑,可能会加重颅内压增高的表现;而颅内压降低时,缺损部位可能会向内凹陷,刺激脑膜等结构引起不适。
脑功能相关: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脑功能方面的异常,这可能与颅骨缺损后脑的保护性机制改变,影响脑的正常生理功能有关。对于儿童患者,还可能影响其大脑的正常发育,导致智力发育迟缓等问题,因为颅骨是保护和支撑大脑发育的重要结构,缺损后可能干扰脑的正常生长环境。
四、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头颅CT:可以清晰地显示颅骨缺损的部位、范围等情况,能准确观察颅骨骨质缺失的具体形态,是诊断颅骨缺损的常用且重要的检查方法。通过头颅CT可测量缺损的大小、形状,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头颅MRI:除了能显示颅骨缺损情况外,还可以更细致地观察颅脑内部脑组织的情况,对于判断颅骨缺损是否伴有脑组织的损伤等情况有帮助。
五、治疗原则
1.手术修复:一般来说,在患者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会考虑进行颅骨修补手术。手术通常是采用人工材料(如钛网等)来修补缺损的颅骨。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颅骨仍处于发育阶段,手术时机的选择需要更加谨慎,要充分考虑颅骨缺损对儿童大脑发育的影响以及手术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干扰等因素,一般会选择在合适的年龄阶段进行修补手术,以最大程度减少对儿童大脑发育的不良影响。对于老年患者,需要综合评估其身体的基础健康状况,如是否有重要脏器的疾病等,来决定是否进行手术以及手术的风险和收益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