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远视储备可通过合理用眼(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保持正确用眼姿势)、增加户外活动时间(保证2小时以上户外暴露)、合理饮食(均衡营养摄入,保证维生素A、叶黄素等及蛋白质、钙、锌等营养物质摄入)、定期视力检查(每3-6个月检查,特殊人群增加检查频率)来实现。
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持续看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屏幕,或长时间看书等)会使眼睛持续处于调节紧张状态,容易导致近视发生发展,进而消耗远视储备。一般建议每次近距离用眼不超过30分钟,然后休息10-15分钟,可以向远处眺望或做眼保健操等。例如,小学生每天近距离用眼时间应根据年龄适当控制,6-8岁儿童每天近距离用眼不宜超过40分钟,8-12岁不宜超过60分钟等。
保持正确用眼姿势:读写时保持眼睛与书本距离约33厘米(1尺),身体坐正,背部挺直,避免弯腰驼背、躺着或趴着看书等不良姿势。不良姿势会影响眼睛的调节功能,增加眼睛的疲劳程度,加速远视储备的消耗。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保证充足户外暴露:每天保证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研究表明,户外活动能够增加视网膜多巴胺的释放,多巴胺可以抑制眼轴的延长,从而有助于维持远视储备。无论是晴天、阴天还是雨天(当然要注意适当防护),都应让孩子到户外进行活动,如在公园玩耍、跑步、打球等。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都应鼓励他们多参与户外活动,例如学龄前儿童可以在家长陪伴下在小区花园等户外场所活动,学龄儿童可以在课间休息时到操场进行适量运动。
合理饮食
均衡营养摄入:饮食中要保证各种营养物质的均衡摄入。例如,摄入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胡萝卜等,维生素A对眼睛的视网膜功能有重要作用,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视觉功能,对远视储备的维持可能有一定益处;摄入富含叶黄素的食物,如菠菜、玉米等,叶黄素是视网膜黄斑区的重要色素,能够过滤有害蓝光,保护眼睛免受蓝光损伤,从而有助于保护远视储备。同时,要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钙、锌等营养物质,蛋白质是眼睛组织的重要构成成分,钙、锌等元素对眼睛的正常发育和功能维持也有重要意义。
定期视力检查
监测视力变化:定期(建议每3-6个月)进行视力检查,以及时了解远视储备的变化情况。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通过视力检查可以早期发现视力异常或远视储备下降的趋势,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例如,发现孩子视力有下降趋势或远视储备较同龄人明显偏低时,能够尽早调整用眼习惯、生活方式等,防止远视储备过快消耗导致近视的发生。特殊人群如患有先天性眼部疾病或有家族近视遗传史的儿童,更应增加视力检查的频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