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乳头瘤病毒(HPV)分高危型和低危型,高危型持续感染是引发宫颈癌主因,其癌基因编码蛋白破坏相关蛋白致细胞无限增殖。HPV感染普遍,多数暂存,10%-15%高危型持续感染可发展为宫颈癌,99%以上宫颈癌组织可检测到高危型HPVDNA。育龄女性是高发人群,性生活早感染风险高,需定期筛查,老年及免疫缺陷女性感染后患癌风险高,可通过接种疫苗、规范筛查预防宫颈癌。
一、HPV的基本情况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双链环状DNA病毒,有多种亚型。根据致癌潜能可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引发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二、HPV感染引发宫颈癌的机制
高危型HPV基因组中的病毒癌基因E6和E7能编码病毒癌蛋白,E6蛋白可与肿瘤抑制蛋白p53结合,使其降解,破坏p53介导的细胞周期检查点和凋亡通路;E7蛋白能与肿瘤抑制蛋白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pRb)结合并使其失活,干扰细胞正常的生长调控,长期的病毒基因整合和持续的病毒蛋白表达会导致细胞无限增殖,逐渐发展为宫颈癌。
三、HPV感染的流行情况及与宫颈癌的关联证据
流行情况:HPV感染非常普遍,性生活活跃的人群中HPV感染率较高,多数为暂时性感染,机体免疫系统可在数月至2年内清除病毒,但约10%-15%的高危型HPV感染会持续存在,进而可能发展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最终进展为宫颈癌。
关联证据: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病理学研究表明,99%以上的宫颈癌组织中可检测到高危型HPVDNA,例如通过大规模的病例-对照研究发现,高危型HPV感染的女性患宫颈癌的风险显著高于未感染的女性。
四、不同人群中HPV感染与宫颈癌的特点及应对
女性人群:育龄女性是HPV感染的高发人群,性生活开始越早,感染HPV的风险越高。对于育龄女性,应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包括宫颈细胞学检查(如TCT)和HPV检测,以便早期发现宫颈病变。如果发现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或宫颈上皮内瘤变,需进一步进行阴道镜检查及活检明确诊断,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对于CINⅡ-Ⅲ的患者可考虑行宫颈锥切术等。
特殊人群:老年女性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下降,HPV感染后清除病毒的能力减弱,一旦发生高危型HPV感染,发展为宫颈癌的潜在风险相对增加,更应重视定期筛查。而对于有免疫缺陷的女性,如艾滋病患者等,其HPV感染清除困难,患宫颈癌的风险也会升高,需要更加密切的监测和管理。
总之,HPV感染与宫颈癌密切相关,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重要致病因素,通过普及HPV疫苗接种、规范宫颈癌筛查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