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有多种表现,包括胸痛(最常见,多在胸骨后或心前区,性质多样,持续久且休息含药不缓解,老人、糖尿病患者症状可不典型)、全身症状(疼痛后24-48小时发热约38℃,伴心动过速、白细胞计数升高等)、胃肠道症状(下壁心梗常见恶心、呕吐、腹胀等)、心律失常(室性最常见,早期可有房室传导阻滞等,有基础心脏疾病者风险高)、低血压和休克(疼痛时血压降,缓解后收缩压仍低于80mmHg伴相关表现,老人病情进展快)、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有呼吸困难等,高血压患者风险相对高)。
一、疼痛表现
心肌梗死最常见的症状是胸痛,多发生于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性质常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也可能表现为烧灼感,疼痛程度轻重不一,有的患者疼痛较为剧烈,可持续数十分钟甚至数小时,且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可能疼痛症状不典型,疼痛可能不明显,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等。
二、全身症状
部分患者会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一般在疼痛发生后24-48小时出现,体温一般在38℃左右,持续约一周。这是由于坏死物质吸收引起的低热。同时还可能有心动过速、白细胞计数升高、血沉增快等表现,这些是机体对心肌坏死的应激反应。
三、胃肠道症状
有些患者尤其是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可能出现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等。这是因为心肌梗死时,坏死心肌刺激迷走神经,再加上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等,可导致胃肠道蠕动功能紊乱。
四、心律失常表现
心肌梗死患者容易出现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最为常见,如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严重时可出现心室颤动,这是导致心肌梗死患者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还可能出现房室传导阻滞等缓慢型心律失常。对于有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如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心脏传导系统退行性变,发生心律失常的风险更高。
五、低血压和休克表现
疼痛发作期间,患者可能出现血压下降,如果疼痛缓解后收缩压仍低于80mmHg,同时伴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尿量减少(每小时少于20ml)等表现,要考虑休克的可能。这是因为心肌梗死后,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血量急剧下降,或者坏死心肌面积较大,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老年人血管弹性差,自身调节血压能力较弱,发生休克时病情可能进展更快。
六、心力衰竭表现
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咳痰,严重时可出现端坐呼吸、咯粉红色泡沫样痰等。这是由于心肌梗死后心肌收缩力明显减弱,心脏负荷加重,肺循环淤血所致。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本身心脏已经有一定程度的结构和功能改变,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相对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