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骨骨折的治疗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适用于单纯线性颅骨骨折等情况,需密切观察护理并定期随访;手术治疗适用于凹陷深度≥1cm等多种情况,手术方式包括凹陷骨折复位术、颅骨骨折清创术、去骨瓣减压术等,不同情况手术选择及操作需考虑患者具体状况。
一、保守治疗
1.适应证:对于单纯线性颅骨骨折、无明显临床症状的凹陷骨折(凹陷深度<1cm且未位于重要功能区)等情况可采用保守治疗。例如,儿童因颅骨弹性较好,部分凹陷骨折可能通过自身生长发育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若凹陷不严重且无神经系统症状,多先考虑保守治疗。
护理与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变化等。对于有脑脊液漏的患者,要保持外耳道、鼻腔清洁,避免堵塞或冲洗,防止颅内感染。年龄较小的患儿,要注意其喂养情况,保证营养摄入,同时密切观察有无呕吐、抽搐等情况,因为婴幼儿颅骨骨折后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可能表现不典型,需细致观察。
2.康复与随访:定期进行头颅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在康复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制定合适的康复计划,比如成年人可适当进行轻度的有氧运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儿童则要关注其神经发育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干预。
二、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
凹陷骨折:当凹陷骨折凹陷深度≥1cm、位于重要功能区(如中央区影响运动或感觉功能)、引起神经系统症状(如偏瘫、癫痫等)时需手术治疗。对于老年患者,若身体状况允许,即使凹陷深度不足1cm,但如果位于功能区且有相应症状,也可能考虑手术。
粉碎性骨折:骨折碎片陷入颅内,压迫脑组织,或导致脑脊液漏长期不愈等情况。例如,严重的粉碎性颅骨骨折可能伴随大量出血,需通过手术清除碎骨片、止血等。
合并颅内血肿:如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等,当血肿量较大(硬膜外血肿>30ml、硬膜下血肿>60ml),引起颅内压增高,出现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等情况时,需急诊手术清除血肿并处理骨折。
2.手术方式
凹陷骨折复位术:通过手术将凹陷的骨折片撬起复位,恢复颅骨的正常解剖结构。对于儿童患者,由于颅骨较软,复位操作相对要更加轻柔,避免过度损伤脑组织。
颅骨骨折清创术:对于开放性颅骨骨折,彻底清除伤口内的异物、坏死组织等,修复硬脑膜等结构,预防感染。在处理儿童开放性颅骨骨折时,要特别注意无菌操作,因为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更易发生感染。
去骨瓣减压术:当颅骨骨折合并严重脑肿胀、颅内压极度增高时,行去骨瓣减压术,缓解颅内高压。对于老年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时,要考虑其术后恢复能力相对较弱,需加强术后护理,预防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