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晚期会出现呼吸困难、水肿、乏力疲倦、少尿、心律失常等表现,且各有不同影响因素,如呼吸困难受年龄影响,水肿与性别、生活方式有关,乏力疲倦和病史相关,少尿受年龄影响,心律失常与生活方式有关。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心力衰竭晚期出现呼吸困难时,可能还会伴有喂养困难,因为呼吸费力会影响吃奶时的用力,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表现为吸吮无力、拒奶等情况;老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时,可能同时合并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会使呼吸困难症状更加复杂,加重患者的不适。
水肿
具体表现:多从下肢开始出现凹陷性水肿,逐渐向上蔓延至全身。严重时可出现胸水、腹水等。这是由于心力衰竭时体循环淤血,静脉回流受阻,毛细血管静水压升高,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引起水肿。
性别差异影响:一般无明显性别特异性,但女性在围绝经期等特殊生理时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对水肿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影响,可能导致水肿程度在某些时期略有不同;男性患者如果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等,可能会加速水肿的进展。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高盐饮食会加重水肿情况,因为钠水潴留是导致水肿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有水肿的心力衰竭晚期患者需要限制钠盐摄入;而适当抬高下肢有助于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水肿,这是一种非药物的缓解水肿的方法。
乏力、疲倦
具体表现:患者自觉全身无力,活动耐力明显下降,即使进行轻微活动也会感到疲倦不堪。主要是因为心脏泵血功能减退,心输出量减少,全身组织器官灌注不足,能量供应不足,从而导致乏力、疲倦。
病史影响:如果患者有长期的冠心病病史,心肌长期缺血缺氧,会进一步加重心肌功能损害,使乏力、疲倦等症状更加明显;有心肌病病史的患者,心肌本身存在病变,心力衰竭晚期时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严重受限,乏力、疲倦症状会更为突出。
少尿
具体表现:24小时尿量减少,严重时可少于400ml。这是因为心力衰竭时心输出量减少,肾脏灌注不足,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导致尿液生成减少。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心力衰竭晚期出现少尿时,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肾脏灌注不足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废物排泄和营养物质的供应;老年患者出现少尿时,可能同时存在肾功能减退的情况,少尿会进一步加重体内代谢废物的蓄积,加重病情。
心律失常
具体表现:可出现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等。患者可能会感到心悸、心跳不规则等。这是由于心力衰竭时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异常,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
生活方式影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会诱发或加重心律失常,所以心力衰竭晚期患者需要注意休息,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这些不良因素的刺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