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脓肿的引发因素包括临近感染灶蔓延(耳部、鼻窦、颅骨感染可蔓延致颅内)、血行播散(身体其他部位或皮肤感染灶经血行传播至颅内)、颅脑外伤(开放性和闭合性颅脑外伤均可引发)、医源性因素(神经外科手术及器械检查或治疗时消毒不严格等可致颅内感染形成脑脓肿)。
鼻窦感染:额窦、筛窦等鼻窦与颅内关系密切,鼻窦炎症时,细菌可通过鼻窦与颅内的解剖通道侵入颅内。如额窦炎时,细菌可经额骨板障静脉等途径进入颅内,引起额叶脑脓肿。老年人鼻窦功能衰退,且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发生鼻窦感染后更易引发脑脓肿,应加强对老年人鼻窦疾病的监测和及时治疗。
颅骨感染:颅骨骨髓炎可直接蔓延至颅内,引起脑脓肿。头部外伤导致颅骨破损,细菌侵入后也可能引发颅骨及颅内感染,进而形成脑脓肿。生活方式中头部外伤风险较高的人群,如从事高危职业(建筑工人等)者,需注意头部防护,避免头部外伤,降低脑脓肿发生风险。
血行播散
身体其他部位感染灶经血行传播:肺部感染,如肺脓肿、肺炎等,细菌可进入血液循环,随血流到达颅内。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肺炎,细菌可通过血行播散至颅内形成脑脓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由于心脏内存在异常通道,细菌更容易进入血液循环并到达颅内,引发脑脓肿。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相对较高,家长应关注儿童心脏健康,及时发现和治疗先天性心脏病。
皮肤感染:皮肤疖、痈等皮肤感染病灶,其中的细菌可进入血液,进而播散至颅内。糖尿病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较低,皮肤感染后更易发生血行播散导致脑脓肿,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保持皮肤清洁,预防皮肤感染。
颅脑外伤
开放性颅脑外伤:头部受到开放性外伤时,如刀刺伤、枪弹伤等,外界细菌直接进入颅内,容易引发颅内感染形成脑脓肿。此类外伤患者发生脑脓肿的风险较高,需及时对伤口进行彻底清创,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闭合性颅脑外伤:虽然头部外观无明显伤口,但颅脑内部可能存在损伤,细菌可在颅内定植引发感染。脑挫裂伤患者由于脑组织受损,局部抵抗力下降,更易发生感染形成脑脓肿。儿童在玩耍等过程中发生闭合性颅脑外伤的风险相对较高,家长要加强对儿童的看护,减少颅脑外伤的发生。
医源性因素
神经外科手术:在进行颅脑手术时,如开颅手术、脑室穿刺引流等,如果手术操作过程中消毒不严格或术后护理不当,可能引入细菌导致颅内感染形成脑脓肿。例如,脑室穿刺引流术后,细菌可沿引流管侵入颅内。对于接受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术后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和护理规范,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早期发现可能的感染迹象。
器械检查或治疗:如经血管的介入检查或治疗,若操作过程中消毒不彻底,细菌可能进入颅内引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