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需详尽采集病史、行影像学及全身状况评估,手术准备包括患者及器械准备,手术实施依肿瘤位置摆体位、设计切口、开颅、切开硬脑膜、显微切除肿瘤并止血缝合,术后需密切观察病情、护理伤口并开展康复治疗。
一、术前评估
1.病史采集:详尽询问患者症状起始时间、发展进程、既往疾病史及家族病史,明晰脑膜瘤相关临床表现,如头痛、癫痫发作、视力减退等,不同性别患者症状可能因生理差异有不同表现侧重,老年患者需特别关注基础疾病对手术耐受性的影响。2.影像学检查:借助头颅CT、MRI等明确脑膜瘤的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组织关联,此为手术方案制定的关键依据,若肿瘤位于重要功能区(如运动、语言中枢等),手术规划需更精细,儿童患者因颅脑发育特点,影像学评估要兼顾生长发育影响。3.全身状况评估:评估患者心肺、肝肾功能等,判断手术耐受度,对有基础疾病者需术前优化全身状态,如控制高血压、改善心肺功能等,儿童患者要综合考虑其生长发育需求与手术风险平衡。
二、手术准备
1.患者准备:术前禁食禁水,行皮肤准备(剃除手术区域毛发)、抗生素皮试等,儿童患者需注重心理安抚以缓解紧张,依据体重等调整术前准备细节。2.器械准备:备好神经外科常规及脑膜瘤手术专用器械(如显微器械),确保器械齐全且性能良好。
三、手术实施
1.体位摆放:依脑膜瘤位置选取适宜体位,大脑凸面肿瘤多取仰卧位、头偏对侧,颅后窝肿瘤可选侧卧位或俯卧位等,正确体位保障手术操作及规避神经血管损伤,儿童患者体位摆放需兼顾安全与手术暴露。2.切口设计:按肿瘤位置设计头皮切口,兼顾暴露与头皮组织损伤最小化,精准规划切口长度与位置。3.开颅:用颅骨钻钻孔后经颅骨铣刀铣开骨瓣,操作中留意保护颅骨周围血管与组织。4.硬脑膜切开:依肿瘤位置切开硬脑膜成合适瓣,避免损伤下方脑组织与血管。5.肿瘤切除:运用显微技术细致分离肿瘤与周围脑组织、血管、神经粘连,分步切除肿瘤,血供丰富者先处理供血动脉以减少出血,遵循肿瘤全切除或次全切除原则,最大程度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功能,儿童患者需尤其关注神经功能保护。6.止血与缝合:彻底止血后妥善缝合硬脑膜,复位固定骨瓣,缝合头皮切口。
四、术后处理
1.病情观察: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及神经系统体征(意识、瞳孔等),及时发现术后出血、脑水肿等并发症,儿童患者因神经系统发育未完善,需更频繁观察,留意有无抽搐等情况。2.伤口护理:保持手术切口清洁干燥,定期换药,观察切口有无红肿、渗液等,预防切口感染。3.康复治疗:依据患者术后恢复状况逐步开展康复训练,包括语言、肢体功能训练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康复方案个体化,综合年龄、基础状况等因素制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