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功能不全是多种病因致肾脏短时间功能急剧减退引发代谢废物蓄积等的临床综合征,病因分肾前性(因有效血容量不足等致肾灌注不足、肾无器质性病变)、肾性(由肾脏自身器质性病变致,含多种病变)、肾后性(因尿路梗阻致肾受损),临床表现有尿量异常、水肿、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诊断指标有血肌酐升高、肾小球滤过率快速下降、尿常规异常、影像学协助判断,特殊人群中老年人常合并基础病需谨慎补液,儿童要排查先天因素且用药谨慎,妊娠期女性需关注母婴安全并权衡对胎儿影响。
一、定义
急性肾功能不全是由多种病因引发,肾脏在短时间内(通常为数小时至数周)功能急剧减退的临床综合征,可致使体内代谢废物蓄积、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
二、病因分类
(一)肾前性
多因有效血容量不足、心输出量减少等致使肾灌注不足,常见于大量失血、脱水、严重感染性休克等状况,肾脏本身无器质性病变,纠正灌注后肾功能有望恢复。
(二)肾性
由肾脏自身器质性病变所致,涵盖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等病变,例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常见于缺血、肾毒性物质如药物、重金属等损伤)、急进性肾炎等。
(三)肾后性
因尿路梗阻使得尿液排出受阻,进而造成肾脏功能受损,常见病因有尿路结石、前列腺增生、输尿管肿瘤等,解除梗阻后肾功能有可能部分或完全恢复。
三、临床表现
(一)尿量异常
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为少尿,少于100ml为无尿,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尿量减少但肾小球滤过率已下降。
(二)水肿
因水钠潴留可出现眼睑、下肢等部位水肿。
(三)电解质紊乱
常见高钾血症(表现为心律失常等)、低钠血症(出现乏力、恶心等)、高磷血症、低钙血症等。
(四)代谢性酸中毒
表现为深大呼吸、乏力、意识障碍等。
四、诊断指标
(一)血肌酐
短时间内血肌酐升高≥26.5μmol/L或较基础值升高≥50%是重要诊断依据。
(二)肾小球滤过率(eGFR)
快速下降提示肾功能受损。
(三)尿常规
可发现蛋白尿、血尿、管型等异常。
(四)影像学检查
如超声等可协助判断肾后性因素,了解肾脏大小、结构等情况。
五、特殊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老年人
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时病情变化快,需密切监测肾功能及体液平衡,补液时需谨慎评估心功能,避免过度补液加重心脏负担。
(二)儿童
可能因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感染等诱发,要注意排查先天因素,及时处理可能存在的尿路梗阻,且儿童用药需特别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改善肾功能情况。
(三)妊娠期女性
急性肾功能不全可能与妊娠高血压疾病、子痫等相关,需关注母婴安全,治疗时要权衡对胎儿的影响,选择对妊娠相对安全的诊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