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的诊断需综合临床表现(症状有下腹痛、分泌物增多、发热等,体征有宫颈举痛等)、实验室检查(血常规、阴道分泌物、CRP和ESR等)、影像学检查(B超了解子宫附件情况)及病理检查(子宫内膜活检明确病变),并结合年龄等个体因素全面分析来判断,以保障诊断准确并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一、临床表现评估
症状方面:患者可能出现下腹部疼痛,可为持续性疼痛,活动或性交后加重;伴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可呈脓性、有异味;部分患者有发热症状,体温可在38℃左右甚至更高。不同年龄阶段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比如青春期女性可能因月经期间发病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生育期女性除上述表现外,可能在产后或流产后出现恶露不净等情况。
体征方面:妇科检查时可见宫颈举痛、子宫压痛、附件区压痛等。例如双合诊检查时,子宫体有明显压痛,附件区可能触及炎性包块等。
二、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常升高,提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不同年龄人群血常规变化可能受自身生理状态影响,如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感染时血常规变化可能更为显著。
阴道分泌物检查:可进行涂片革兰染色,查找病原体,如发现大量中性粒细胞内含有革兰阴性双球菌等,提示可能存在淋病奈瑟菌感染;还可进行病原体培养,明确具体致病菌,以便针对性治疗。对于妊娠期女性,阴道分泌物检查需更加谨慎,避免过度操作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对于婴幼儿,由于其生理结构特点,检查时要轻柔操作。
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CRP升高和ESR增快常提示炎症处于活动期。不同年龄段人群CRP和ESR基础值不同,比如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炎症反应时CRP和ESR变化可能相对不典型,但仍可作为炎症辅助判断指标;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CRP和ESR对炎症的敏感性较高,但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三、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可以了解子宫及附件的形态、结构,有无积液、包块等情况。例如可发现子宫增大、肌层回声不均,附件区出现低回声区等炎性表现。对于肥胖患者,B超检查可能受脂肪层影响图像清晰度,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对于孕期女性,B超检查要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方式和时机。
四、病理检查
子宫内膜活检:通过刮宫或取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以明确子宫内膜的炎症病变情况,如可见子宫内膜间质内有大量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等。对于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活检要注意操作深度等,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对于有出血倾向的患者需谨慎进行该项检查。
子宫内膜炎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必要时的病理检查等多方面结果进行判断,同时要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个体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并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