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忧郁症在情绪方面表现为持续低落、焦虑不安,认知方面有注意力不集中、自我评价降低,行为方面体现为兴趣减退、活动减少,还会使产妇照顾婴儿能力下降、与婴儿互动减少,不同产妇都可能发病,有既往抑郁病史者风险更高,有相关症状应及时关注,家人给予支持,严重时寻专业医疗帮助。
焦虑不安:会表现出过度的焦虑,对很多事情担忧,比如担心婴儿的健康、自己的身体恢复等,焦虑情绪可能会让产妇坐立不安,难以放松。有相关研究表明,产后忧郁症患者中相当一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表现,这种焦虑可能会进一步加重情绪的负面状态。
认知方面
注意力不集中:难以集中注意力,在照顾婴儿或者进行日常活动时,容易分心,比如给婴儿喂奶时可能会频繁走神,影响对婴儿的细致照料。多项研究显示,产后忧郁症患者在认知功能的注意力维度上存在明显下降,与正常产妇相比,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明显缩短。
自我评价降低:对自己的评价变得很低,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好妈妈,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可能会过分自责一些小的失误,比如觉得自己没有把婴儿照顾好就是自己的过错等。相关调查发现,产后忧郁症患者中约大部分存在自我评价降低的情况,这种负面的自我认知会进一步加重抑郁情绪。
行为方面
兴趣减退:对以前感兴趣的事情提不起兴趣,比如原本喜欢的社交活动、爱好等,现在都不想参与,变得很孤僻,不愿意出门与人交往。研究发现,产后忧郁症患者相较于正常产妇,对各种活动的兴趣明显降低,参与度大幅下降。
活动减少:整体活动量减少,变得嗜睡或者不爱动弹,不像正常产后那样积极地照顾婴儿和进行日常活动,可能会长时间躺在床上或者坐着不动。有数据表明,产后忧郁症患者的日常活动量明显少于正常产妇,活动减少进一步影响身体和心理状态。
对婴儿照顾的影响方面
照顾能力下降:由于情绪和认知等方面的问题,照顾婴儿的能力可能会下降,比如不能及时察觉婴儿的需求,不能很好地应对婴儿的哭闹等情况。有研究观察到,产后忧郁症患者在照顾婴儿时的表现与正常产妇存在显著差异,在满足婴儿基本需求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上明显不足。
与婴儿互动减少:与婴儿的互动频率降低,比如很少主动与婴儿进行眼神交流、微笑互动等,影响亲子关系的建立和发展。相关研究显示,产后忧郁症患者与婴儿的互动质量和频率都低于正常产妇,这对婴儿的情感发展和心理成长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产妇都可能发生产后忧郁症,但有既往抑郁病史的产妇发生产后忧郁症的风险相对更高。对于有产后忧郁症表现的产妇,尤其是有上述症状的,应及时关注,家人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产妇尽早应对产后忧郁症,促进产妇身心恢复和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如果症状严重,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而不是自行盲目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