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癣与脂溢性皮炎在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方面有不同特点。头皮癣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有多种类型,真菌镜检培养可诊断,需抗真菌治疗;脂溢性皮炎病因不明,好发于皮脂腺丰富部位,无真菌学异常,综合治疗为主,儿童用药需遵医嘱。
脂溢性皮炎: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皮脂腺分泌旺盛、马拉色菌定植与感染、神经调节因素、遗传因素、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等有关,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生活中熬夜、高糖高脂饮食、精神压力大等因素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有脂溢性皮炎家族史者相对更易患病,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饮食不规律的人群发病风险较高。
临床表现方面
头皮癣:根据致病菌和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黄癣、白癣、黑点癣和脓癣等类型。黄癣初期头皮出现丘疹或脓疱,逐渐形成碟形黄色痂皮,称黄癣痂,去除痂皮后基底潮红、湿润,有特殊鼠尿臭味,毛发干燥、无光泽,易折断,病情迁延不愈可致永久性脱发;白癣初起为单个圆形或椭圆形灰白色鳞屑斑,病发高出头皮约0.5cm处易折断,周围有白色菌鞘,一般无自觉症状或有轻度瘙痒,青春期可自愈,不留瘢痕;黑点癣发病初期为散在小鳞屑斑,病发刚出头皮即折断,呈黑色小点状,进展缓慢,可累及头皮大部;脓癣是皮肤癣菌引起的头皮强烈炎症反应,表现为成群毛囊性脓疱,融合成隆起的炎性肿块,质地软,有波动感,表面有多数蜂窝状排脓小孔,可伴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愈后留有瘢痕和永久性脱发。
脂溢性皮炎:好发于头皮、面部、胸背部等皮脂腺丰富部位。头皮部位常表现为头皮油腻、脱屑,可伴有不同程度瘙痒,鳞屑形态多样,可为糠秕状、油腻性鳞屑,严重时头皮可出现红斑、糜烂、渗出,甚至结痂,头发可稀疏、脱落,但一般不会出现断发及菌鞘等情况。
实验室检查方面
头皮癣:真菌镜检和培养是诊断头皮癣的重要方法。黄癣病发内可见关节孢子或菌丝,黄癣痂内可见鹿角状菌丝;白癣病发外可见成堆小孢子;黑点癣病发内可见链状孢子。真菌培养可确定致病菌种。
脂溢性皮炎:一般无真菌学异常,真菌镜检和培养阴性,主要通过临床表现结合病史进行诊断。
治疗方面
头皮癣:主要是抗真菌治疗,可外用抗真菌药物如酮康唑洗剂、联苯苄唑乳膏等,病情严重或外用药物效果不佳时可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但需注意药物的肝肾功能影响等,儿童使用抗真菌药物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年龄、体重等调整剂量。
脂溢性皮炎:一般采取综合治疗,生活中要注意规律作息、清淡饮食、舒缓压力,局部治疗可外用含酮康唑、二硫化硒等的洗发剂或糖皮质激素软膏等,瘙痒明显者可口服抗组胺药物,如病情反复发作或伴有其他基础疾病时需综合评估并制定治疗方案,儿童使用相关药物时也需严格遵循医生指导,考虑儿童皮肤黏膜娇嫩及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