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主动脉硬化与冠心病并非同一疾病但有关联,二者发病机制有相似处,主动脉硬化可能增加冠心病风险,冠心病患者常伴全身其他动脉粥样硬化包括主动脉,不同人群受影响及注意事项不同,老年、中年人群及有基础疾病人群需分别注意体检、调整生活方式、控制基础疾病等。
心脏主动脉硬化:是指主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狭窄。其主要病因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糖尿病等。主动脉硬化会影响主动脉的正常功能,导致血流阻力增加等情况。例如,长期高血压会使主动脉壁受到持续的高压冲击,容易损伤血管内皮,促进脂质沉积等,进而引发主动脉硬化。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心脏病。其主要病因也是动脉粥样硬化,不过病变部位是冠状动脉。当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时,会使冠状动脉狭窄,影响心肌的血液供应。
两者的病理联系
主动脉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都属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有相似之处,都与内皮损伤、脂质沉积、炎症反应等有关。主动脉硬化的存在可能提示全身动脉存在粥样硬化的倾向,冠状动脉作为全身动脉的一部分,发生粥样硬化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但主动脉硬化并不等同于冠心病,主动脉硬化患者不一定有冠心病,但冠心病患者往往同时存在全身其他部位动脉的粥样硬化,包括主动脉。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老年人群: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主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风险均增加。老年人应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例如,定期检测血脂,若发现血脂异常,需在医生评估下考虑是否需要进行降脂等干预。对于已经患有主动脉硬化或冠心病的老年患者,要严格遵循医嘱,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患者需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合适范围;冠心病患者要避免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诱发心肌缺血发作的因素。
中年人群:中年人群若存在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高脂饮食、吸烟、缺乏运动等,更容易引发主动脉硬化和冠心病。中年人群应积极调整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戒烟限酒;坚持适量运动,如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等。同时,要定期进行心血管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主动脉硬化或冠心病相关问题并及时干预。
有基础疾病人群: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是主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高危人群。对于高血压患者,要严格控制血压,将血压稳定在目标范围内,因为高血压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这些人群在日常生活中要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如出现胸痛、胸闷、心悸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