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发烧有吸收热、感染因素等常见原因及对应处理,需密切监测体温,低热可用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要注意相关事项。术后每1-2小时监测体温,根据体温及一般状况评估,低热用32-34℃温水擦浴大血管丰富部位,物理降温时观察患者反应。
一、术后发烧的常见原因及处理
(一)吸收热
原因:脑瘤手术会造成局部组织损伤,身体对坏死组织等的吸收过程可能引起发热,一般为低热,体温多在38℃左右。
处理:通常无需特殊降温处理,加强观察,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同时注意补充水分,一般随着时间推移可自行缓解。对于儿童患者,因其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更要注意保证充足的液体摄入,避免脱水。
(二)感染因素
原因
切口感染:手术切口是细菌入侵的途径之一,如果术后切口护理不当,可能发生感染,除了发烧外,还可能伴有切口红肿、疼痛、渗液等表现。
肺部感染:脑瘤患者术后长期卧床等原因可能导致肺部痰液积聚,引发肺部感染,患者可出现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对于成年患者,若术后未能有效咳嗽排痰,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增加;儿童患者由于呼吸功能相对较弱,术后更需关注呼吸情况,预防肺部感染。
颅内感染:这是较为严重的情况,多因手术中无菌操作不严格等原因导致颅内出现感染,除发热外,还可能伴有头痛、呕吐、意识改变等症状,需高度重视。
处理
切口感染:加强切口的清洁换药等护理措施,必要时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肺部感染: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咳痰,可辅助翻身、拍背等促进痰液排出,严重时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儿童患者在选择药物时要充分考虑其年龄特点,避免使用对儿童有不良影响的药物。
颅内感染:一旦怀疑颅内感染,需立即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如腰椎穿刺等,然后使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二、体温监测与评估
监测频率:术后要密切监测体温,一般每1-2小时测量一次体温,以便及时发现体温的变化情况。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体温波动相对较大,更要频繁、细致地监测体温。
评估方法:根据体温的高低以及患者的一般状况来综合评估。如果体温在38.5℃以下,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可先采取物理降温等措施;若体温超过38.5℃,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头痛、寒战等,则需要进一步查找原因并进行相应处理。
三、物理降温措施
适用于低热情况:可以采用温水擦浴的方法,用32-34℃的温水擦拭患者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的蒸发来带走热量,达到降温的目的。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擦浴时的水温不宜过低,避免引起患儿不适,擦拭时间也不宜过长,一般每个部位擦拭3-5分钟即可。
注意事项:物理降温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若出现寒战、面色苍白等情况,应立即停止物理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