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粒肿由细菌感染引起,发病急,有红、肿、热、痛等表现,病程较短,及时治疗多可消退,延误可致脓肿;霰粒肿因睑板腺出口阻塞致无菌性炎症,起病缓,多无痛,肿块可自行吸收或需手术,可通过病因、临床表现、病程及预后等方面鉴别两者。
一、病因方面
麦粒肿:主要是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因眼部卫生不佳,如用脏手揉眼等,导致细菌侵入眼睑腺体而引发炎症。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和成人都可能患病,生活方式上如果长期熬夜、用眼过度等会增加患病风险,有眼部疾病史的人群相对更易复发。
霰粒肿:是因睑板腺出口阻塞,腺体的分泌物潴留在睑板内,对周围组织产生慢性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无菌性炎症。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也可见于成年人,通常与个人的体质有关,比如睑板腺分泌旺盛的人群更容易出现睑板腺出口阻塞的情况,生活方式方面如果饮食不均衡等可能有一定影响,但主要是睑板腺自身的功能状态起关键作用。
二、临床表现方面
麦粒肿:
症状:发病较急,患眼会出现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表现。局部可摸到硬结,压痛明显,如果病变靠近外睑腺,红肿范围较靠近睫毛根部;如果是内睑腺炎,红肿相对局限于睑结膜面。病情严重时,可伴有耳前、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全身发热等症状。儿童患者可能因眼部不适而表现出哭闹、用手揉眼等情况,由于儿童表达能力相对较弱,需要家长密切观察眼部表现。
体征:眼部检查可见眼睑局部充血肿胀,有压痛性结节,病变处皮肤或结膜面红肿。
霰粒肿:
症状:起病缓慢,一般无明显疼痛,患者多是无意间发现眼睑有肿块。肿块大小不一,小的如米粒,大的可如黄豆甚至更大。肿块对应的睑结膜面颜色正常或呈暗红色,一般无明显的红、热表现。儿童霰粒肿有时可能会逐渐增大,若继发感染则会出现类似麦粒肿的红、肿、热、痛症状,但此时已不是单纯的霰粒肿表现。
体征:眼睑皮下可触及圆形肿块,与皮肤无粘连,肿块对应的睑结膜面呈局限性充血。
三、病程及预后方面
麦粒肿:如果及时治疗,一般病程相对较短,经过抗感染等治疗后,多数在1-2周左右可消退。但如果病情延误,可能会形成眼睑脓肿,需要切开引流,预后相对稍差,且有复发可能。儿童麦粒肿患者由于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护理不当容易复发,家长要注意帮助儿童保持眼部清洁,养成良好用眼习惯。
霰粒肿:病程较长,有的可长达数月。小的霰粒肿有时可自行吸收消退,但多数需要通过手术切除才能治愈。儿童霰粒肿如果长期不愈,可能会影响眼睑的外观和功能,需要及时就医处理,手术时要考虑儿童的心理状态和配合程度,尽量采用合适的方式减轻儿童的恐惧。
通过以上病因、临床表现、病程及预后等方面的鉴别,可以较为准确地区分麦粒肿和霰粒肿,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