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炎是角膜防御能力减弱时受外界或内源性致病因素侵袭引发的炎症,病因包括感染性(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内源性(自身免疫病、全身营养不良)、局部因素(睑内翻倒睫、外伤、长期戴隐形眼镜等),分类有感染性角膜炎(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和非感染性角膜炎(自身免疫性等),症状有眼痛、畏光等,诊断通过采集病史、眼部及实验室检查,治疗以控制感染等为目标,特殊人群如儿童需谨慎用药、老人要控基础病、妊娠期女性用药需权衡对胎儿影响。
一、定义
角膜炎是指角膜(眼球前端透明的膜状结构)防御能力减弱时,外界或内源性致病因素侵袭角膜组织引发的炎症反应。
二、病因
(一)感染性因素
由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感染角膜所致,如肺炎链球菌、单纯疱疹病毒、丝状真菌等感染均可引发角膜炎。
(二)内源性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等)可累及角膜,导致炎症发生;全身营养不良(如维生素A缺乏)也可能影响角膜正常代谢,诱发角膜炎。
(三)局部因素
睑内翻、倒睫可摩擦角膜致其受损,继而引发炎症;眼部外伤、长期佩戴隐形眼镜等也易使角膜防御屏障破坏,增加感染风险。
三、分类
(一)感染性角膜炎
1.细菌性角膜炎:多由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起病较急,症状相对明显。
2.病毒性角膜炎:常见如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易复发,与机体免疫力状态密切相关。
3.真菌性角膜炎:常发生于有植物性角膜外伤史者,病程相对较长,病情易迁延。
(二)非感染性角膜炎
包括自身免疫性角膜炎(如蚕蚀性角膜溃疡等)、神经麻痹性角膜炎、暴露性角膜炎等,多与局部或全身非感染性因素相关。
四、症状
患者常出现眼痛、畏光、流泪、眼睑痉挛等症状,还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若病情较重,角膜可出现溃疡、混浊等改变。
五、诊断
通过详细采集病史,结合眼部检查(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病变情况)及实验室检查(如病原学检测,包括细菌培养、病毒核酸检测、真菌涂片及培养等)明确病因及病情严重程度。
六、治疗原则
以控制感染、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溃疡愈合、减少瘢痕形成为目标。根据病因选择相应治疗,如感染性角膜炎需使用抗感染药物,非感染性角膜炎则针对原发疾病及炎症进行治疗。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患角膜炎时需谨慎用药,避免滥用可能影响视力发育的药物,家长应及时带患儿就医,严格遵循医生指导进行治疗,同时注意保持眼部清洁,避免患儿用手揉眼。
(二)老年人
老年人常伴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需积极控制基础病,治疗角膜炎时要考虑基础病对药物代谢等的影响,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女性用药需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措施,就医时应告知医生妊娠情况,以便医生制定合适的诊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