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胎儿窘迫是胎儿在子宫内慢性缺氧影响其生长发育的情况,多发生在妊娠晚期临产后加重,病因有母体因素(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和胎盘脐带因素(如胎盘早剥等),临床表现有胎儿生长受限、胎动异常、胎心监护异常,诊断靠临床检查、胎心监测、生物物理评分等,对孕妇要针对病因治疗,对胎儿会影响其发育,需依情况评估分娩时机方式,孕妇应按时产检、保持良好生活方式。
病因
母体因素:孕妇患有一些全身性疾病,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导致胎盘血流量减少;孕妇合并心肺疾病、严重贫血等,会使血氧含量降低,从而影响胎儿供氧。例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时,胎盘血管痉挛,胎盘灌注不足,胎儿可处于慢性缺氧状态。
胎盘、脐带因素:胎盘功能低下是常见原因,如胎盘早剥、胎盘梗死、脐带过长、脐带缠绕、脐带打结等,会影响胎儿血供。比如脐带缠绕过紧时,脐带的血流受阻,胎儿血循环障碍,导致慢性缺氧。
临床表现
胎儿生长受限:胎儿双顶径、股骨长等指标低于同孕周正常均值,胎儿体重也低于同孕周应有体重的第10百分位数。这是因为慢性缺氧影响了胎儿的营养供应和生长发育。
胎动异常:胎动计数异常,妊娠晚期正常胎动每12小时约30-40次,若胎动次数减少,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提示胎儿慢性缺氧。但要注意,胎动情况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孕妇的活动、体位等,需综合判断。
胎心监护异常:在无应激试验(NST)中,胎儿胎心基线变异减少,可能出现晚期减速、变异减速等情况。例如,晚期减速多在宫缩高峰后出现,是胎儿缺氧的表现。
诊断
临床检查:通过超声检查可测量胎儿双顶径、头围、腹围等指标,评估胎儿生长情况;监测孕妇血压、血糖等指标,了解母体状况。
胎心监测:连续监测胎心变化,分析胎心监护图形,判断胎儿宫内缺氧情况。
生物物理评分:包括胎儿呼吸运动、胎动、肌张力、羊水量及胎心监护等多项指标,综合评分可反映胎儿宫内安危状况。例如,生物物理评分≤4分提示胎儿有急慢性缺氧可能。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应对
孕妇方面:对于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需密切监测血压、尿蛋白等情况,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必要时适时终止妊娠。对于合并心肺疾病的孕妇,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改善心肺功能,以保证胎儿的氧供。
胎儿方面:慢性胎儿窘迫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可能导致胎儿出生后生长发育受限、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等。对于孕周较大、胎儿情况较差的,需及时评估分娩的时机和方式,以保障胎儿的健康。例如,若胎儿已经成熟,应考虑适时终止妊娠;若孕周较小,需尽量延长孕周,同时采取措施改善胎儿宫内缺氧状况,如孕妇采取左侧卧位、吸氧等。在孕期,孕妇应按时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胎儿窘迫的迹象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孕妇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以维持自身健康和胎儿的良好生长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