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临床表现多样,有结节溃疡型、表浅型等;体格检查会详细观察病变情况;组织病理学检查是金标准,包括活检方法及病理表现;影像学检查有超声、CT、MRI等,分别对判断肿瘤情况有不同帮助,不同人群检查需注意相应事项。
结节溃疡型:初始为小的半透明结节,逐渐增大,中央可形成溃疡,边缘隆起,呈珍珠样外观,有毛细血管扩张。例如,典型的结节溃疡型基底细胞癌,结节不断生长,溃疡逐渐加深,边缘清晰且有珍珠状小结节。
表浅型:多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红斑状鳞屑性斑块,边缘有珍珠样隆起,可伴有浅表溃疡和结痂。不同年龄、性别患者都可能出现,但老年人相对更易患,男性和女性在曝光部位受影响概率无明显绝对差异,生活方式中长期紫外线暴露者风险更高,有光化性损伤病史等人群患病风险增加。
体格检查
医生会对皮肤病变部位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观察病变的大小、形态、颜色、边界、质地等。例如,用手触摸病变部位,了解其硬度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检查时需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对儿童等特殊人群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对于有特殊病史的患者,如曾有皮肤癌前病变病史,更要仔细检查相关部位,排查基底细胞癌的可能。
组织病理学检查
活检方法:是断定皮肤基底细胞癌的金标准。常用的活检方法有切取活检和钳取活检等。切取活检适用于较大的病变,钳取活检适用于较小的病变。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活检时要格外谨慎,选择合适的活检部位和方法,尽量减少对儿童身体的影响。
病理表现:在显微镜下观察,基底细胞癌的肿瘤细胞呈基底样细胞,细胞大小较为一致,核大,核仁不明显,细胞排列成巢状、条索状等,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等表现。通过病理检查能够明确病变的性质,区分基底细胞癌与其他皮肤病变,如鳞状细胞癌等。例如,与鳞状细胞癌相比,基底细胞癌的细胞形态和排列有其特征性表现,病理检查可清晰鉴别。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对于判断肿瘤的大小、深度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一定帮助。可以了解病变在皮肤及皮下组织的累及范围,尤其对于一些较大的病变,超声检查能提供更多关于肿瘤内部结构等信息。不同年龄患者,超声检查的操作和结果解读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儿童由于身体结构特点,超声检查时需注意探头的选择和操作手法。
CT检查:有助于更清晰地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对于判断是否有周围组织的侵犯等情况有重要价值。在评估病变范围时,CT检查能提供更详细的解剖学信息。对于有特殊病史或特殊身体状况的患者,如患有某些基础疾病可能影响CT检查的安全性等,需提前进行评估和准备。
MRI检查:对软组织的分辨力较高,在显示肿瘤与周围神经、血管等结构的关系方面有优势。在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时,MRI检查可以为医生提供更精准的信息。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MRI检查时需注意安抚情绪,确保检查顺利进行,同时要考虑到儿童对磁场等的耐受性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