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息肉是慢性宫颈炎常见表现,由宫颈管黏膜长期慢性炎症刺激致黏膜过度增生突出形成,病因有慢性炎症刺激、内分泌紊乱、病原体感染,临床表现有阴道异常出血、白带异常、无症状,诊断靠妇科检查、阴道镜检查、病理检查,治疗主要行宫颈息肉摘除术,妊娠期无症状暂观察产后处理有症状谨慎手术,更年期及时手术并病理排查恶变,卫生习惯差人群需注意保持外阴清洁等降低炎症刺激风险。
一、定义
子宫颈息肉是慢性宫颈炎的一种常见表现形式,是由于宫颈管黏膜受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导致局部黏膜过度增生,再加上子宫有排出异物的倾向,使得增生的黏膜逐渐自基底部向宫颈外口突出而形成的赘生物,多为单个,也可为多个,颜色鲜红、质软且脆,易出现接触性出血。
二、病因
1.慢性炎症刺激:长期的阴道炎、宫颈炎等慢性炎症反复刺激宫颈黏膜,促使黏膜过度增生,是引发子宫颈息肉的主要原因。例如,女性若不注意个人卫生,阴道内病原体持续感染宫颈,就易诱发慢性炎症进而导致息肉形成。
2.内分泌紊乱:雌激素水平过高可刺激宫颈黏膜过度增生。如青春期女性雌激素分泌旺盛、妊娠期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大幅升高时,相对更容易出现宫颈黏膜增生形成息肉。
3.病原体感染:如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等病原体感染宫颈,引发炎症反应,长期炎症刺激可促使息肉生成。
三、临床表现
1.阴道异常出血:常见表现为性生活后少量阴道出血,或月经间期有少量阴道出血,部分患者可表现为绝经后阴道少量出血。
2.白带异常:白带增多,且白带中可能带有血丝,若合并感染,白带可呈脓性、有异味。
3.无症状:部分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多在妇科检查时偶然发现。
四、诊断方法
1.妇科检查:医生通过妇科双合诊等检查,可发现宫颈口有单个或多个带蒂的肿物,肿物色红、质软而脆,触之易出血。
2.阴道镜检查:能更清晰地观察宫颈局部病变情况,辅助判断息肉位置、大小等。
3.病理检查:将摘除的息肉送病理检查,可明确息肉的性质,排除恶变等情况。
五、治疗
主要治疗方法为行宫颈息肉摘除术,术后将息肉送病理检查以明确其良恶性。对于妊娠期发现的宫颈息肉,若无症状可暂观察,待产后再根据情况处理;更年期女性发现宫颈息肉需重视,及时手术并做病理排查恶变可能。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妊娠期女性:若妊娠期发现宫颈息肉,无症状时无需特殊处理,因手术可能刺激宫颈引发宫缩导致流产等,待产后身体恢复再行处理;若出现明显出血等症状影响生活,需在充分评估风险后谨慎决定是否手术。
2.更年期女性:此阶段女性患宫颈息肉时,恶变风险相对增加,因此一经发现应及时手术切除,并严格遵医嘱进行病理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潜在的恶性病变并及时干预。
3.卫生习惯较差人群:这类人群更易遭受病原体感染引发慢性炎症,从而增加子宫颈息肉的发病风险,需特别注意保持外阴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勤换内裤,避免不洁性生活等,以降低炎症刺激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