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的病因包括原发性心肌损害和心脏负荷过重,原发性心肌损害有缺血性心肌损害(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致心肌梗死引发心衰)、心肌炎和心肌病(如病毒性心肌炎、扩张型和肥厚型心肌病可致心衰);心脏负荷过重包括压力负荷过重(如高血压致左心衰竭、主动脉瓣狭窄使左心室射血受阻引发心衰)和容量负荷过重(如瓣膜关闭不全、先天性心血管病致心脏容量负荷增加引发心衰),不同病因与相应人群特征相关。
一、原发性心肌损害
1.缺血性心肌损害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引起心力衰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心肌缺血坏死,如心肌梗死,会导致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受损。例如,大面积心肌梗死时,坏死的心肌组织无法正常参与心脏的泵血活动,使得心脏整体的射血分数下降,进而引发心力衰竭。在年龄较大、有长期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中,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风险较高,更容易因缺血性心肌损害导致心力衰竭。
2.心肌炎和心肌病
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童和青少年心力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病毒感染心肌后,会引起心肌细胞的炎症、变性甚至坏死,影响心肌的正常功能。心肌病中,扩张型心肌病以心室扩大和收缩功能减退为特征,病因可能与遗传、感染、中毒等因素有关;肥厚型心肌病主要是心肌肥厚,影响心室的舒张功能,这些心肌病都会逐渐发展为心力衰竭。对于有病毒感染史的人群,尤其是儿童,需要警惕病毒性心肌炎发展为心力衰竭的可能。
二、心脏负荷过重
1.压力负荷过重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使心脏的后负荷增加,左心室需要克服增高的阻力来射血,久而久之,左心室心肌肥厚,顺应性降低,最终导致左心衰竭。在性别方面,男性和女性都可能患高血压,但高血压的发生与年龄、高盐饮食、肥胖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年龄较大的人群、有高盐饮食偏好以及肥胖的人群,患高血压的几率更高,进而增加心力衰竭的风险。
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时,左心室射血受阻,压力负荷增加。患者会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乏力等心力衰竭的表现。这种情况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但随着年龄增长,瓣膜钙化等退行性变可能导致主动脉瓣狭窄的发生率增加。
2.容量负荷过重
瓣膜关闭不全:如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使心脏在舒张期接受过多的反流血液,容量负荷增加。例如二尖瓣关闭不全时,左心房在舒张期同时接收肺静脉回流的血液和左心室反流的血液,导致左心房压力升高,进而引起肺淤血等一系列心力衰竭的表现。在有风湿性心脏病病史的人群中,瓣膜病变导致容量负荷过重引发心力衰竭的风险较高,风湿性心脏病在中青年人群中相对常见,女性发病率可能略高于男性。
先天性心血管病:如间隔缺损等,使左向右分流增加,肺循环血量增多,加重心脏的容量负荷。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较为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孕期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胎儿在孕期如果受到病毒感染等不良因素影响,可能增加患先天性心脏病的风险,进而发展为心力衰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