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性肾炎由过敏性紫癜引发为肾脏免疫炎症性疾病,病因与感染、食物等过敏原接触致免疫复合物沉积肾损伤,有皮肤紫癜伴血尿蛋白尿等表现,依病史、尿常规等诊断,治疗先避过敏原,轻症对症重需激素等;慢性肾炎是多种病因致的慢性肾小球疾病,病因不明,有蛋白尿血尿等表现,靠尿常规等诊断,以延缓肾功进展为目标,控制血压等,儿童、老年及女性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紫癜性肾炎与慢性肾炎的定义
紫癜性肾炎是由过敏性紫癜引发的肾脏免疫炎症性疾病;慢性肾炎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肾小球疾病,病程迁延,以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为基本临床表现,病情逐渐进展,可发展为慢性肾衰竭。
二、病因差异
紫癜性肾炎:多与感染(如链球菌感染)、食物(鱼虾等异种蛋白)、药物(抗生素等)、花粉、虫咬等过敏原接触有关,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脏导致损伤。
慢性肾炎: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介导炎症、遗传因素、感染后免疫损伤等有关,非免疫性因素如高血压、高蛋白饮食等可加重肾脏损伤。
三、临床表现特点
紫癜性肾炎:除皮肤紫癜外,可见血尿(镜下或肉眼血尿)、蛋白尿,部分患儿可伴关节痛、腹痛等,成人患者症状相对复杂,肾脏损伤程度个体差异大。
慢性肾炎:不同程度蛋白尿(可为少量至大量)、血尿(多为镜下血尿),可伴有不同程度水肿、高血压,病情进展缓慢,随病程延长逐渐出现肾功能减退,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贫血等。
四、诊断方法
紫癜性肾炎:依据典型皮肤紫癜病史,结合尿常规(血尿、蛋白尿)、肾功能检查,肾活检是确诊重要手段,可见肾小球系膜区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
慢性肾炎:通过尿常规(持续蛋白尿、血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等)、肾脏超声等检查初步诊断,肾活检可明确病理类型以指导治疗。
五、治疗原则
紫癜性肾炎:首先避免接触过敏原,轻症可对症治疗,如使用抗组胺药物;病情较重者需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等,同时注意保护肾功能,控制血压。
慢性肾炎:以延缓肾功能进展为主要目标,控制血压(首选ACEI/ARB类药物)、减少蛋白尿,根据病理类型选择合适的免疫抑制剂,注意避免肾毒性药物,生活中需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避免劳累、感染等加重因素。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紫癜性肾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时需谨慎选择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影响生长的免疫抑制剂,密切监测肾功能及生长指标,家长需严格避免儿童接触已知过敏原,加强生活护理。
老年慢性肾炎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治疗时需兼顾各脏器功能,药物选择需考虑肾毒性及对其他疾病的影响,定期监测肾功能、电解质等,注意预防跌倒等并发症。
女性患者:妊娠可能加重紫癜性肾炎或慢性肾炎病情,紫癜性肾炎患者妊娠需在病情稳定期,慢性肾炎女性患者妊娠需评估肾功能及血压情况,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谨慎妊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