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由汉坦病毒引起,宿主动物与传染源主要是啮齿类动物,其他动物意义较小,不同人群接触机会多者易感染;传播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接触、母婴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获持久免疫力。
啮齿类动物:黑线姬鼠是我国姬鼠型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褐家鼠是城市型(家鼠型)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这些啮齿类动物携带汉坦病毒,可通过唾液、尿、粪便等排出病毒,污染环境。
其他动物:一些猫、猪等动物也可能感染汉坦病毒,但作为传染源的意义相对较小。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都可能因接触携带病毒的宿主动物而感染,一般来说,从事野外作业、接触啮齿类动物机会多的人群感染风险相对较高。生活方式上,居住环境卫生条件差、经常接触野外环境的人群更容易接触到携带病毒的宿主动物及其排泄物,从而增加感染风险。有鼠类出没的病史人群感染风险也会升高。
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播:含有汉坦病毒的鼠类排泄物污染尘埃后形成气溶胶,人吸入后可感染。例如,在鼠类密度高且通风不良的场所,如仓库、地下室等,气溶胶传播的风险较高。不同年龄的人群在这类环境中暴露时都有感染可能,一般男性从事相关职业接触这类环境的机会可能相对较多,但女性在相应环境中也不能忽视风险。生活方式上,长期处于此类可能存在气溶胶传播环境的人群感染风险高,有鼠类活动病史的人群更需注意。
消化道传播:进食被鼠类排泄物中的汉坦病毒污染的食物,可经口腔或胃肠黏膜感染。比如,食用被鼠类粪便污染的食物或水,就可能通过消化道感染。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因误食污染食物而感染,男性和女性在饮食不注意卫生时感染风险相同,生活方式上有不良饮食卫生习惯、接触过鼠类污染食物水源的人群感染风险高,有鼠类活动病史且饮食卫生意识差的人群更易感染。
接触传播:被鼠咬伤或破损伤口接触鼠类的排泄物、血液等,可感染病毒。例如,处理死鼠时没有做好防护,手部有伤口接触到鼠的血液或排泄物就可能感染。各年龄人群都可能发生,男性从事相关接触工作时风险相对高些,女性在类似接触情况时也需注意防护,生活方式上从事与鼠类直接接触工作或有处理死鼠等接触行为的人群感染风险高,有鼠类接触病史且未做好防护的人群易感染。
母婴传播:孕妇感染汉坦病毒后,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这种传播途径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会对胎儿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孕妇本身的年龄、健康状况等会影响母婴传播的风险,孕期女性若接触过携带病毒的宿主动物等,感染后母婴传播的风险增加,需要特别关注。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一般儿童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若接触病毒感染风险相对成人可能更高,但总体来说,不同年龄人群只要接触到病毒都有可能感染,只是感染后的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男性和女性在易感性上无明显差异,生活方式上接触机会多的人群更易感染,有过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疫区暴露史的人群再次感染风险低,但既往未感染过且有接触机会的仍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