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按损伤部位可分为头皮损伤(含头皮血肿、裂伤、撕脱伤等)、颅骨损伤(分颅盖骨骨折和颅底骨骨折,颅底骨骨折又分颅前窝、中窝、后窝骨折)、脑损伤(有脑震荡、脑挫裂伤、原发性脑干损伤等);按损伤程度可分为轻型(单纯脑震荡伴或无颅骨骨折,昏迷<30分钟,预后较好但需密切观察)、中型(轻度脑挫裂伤伴或无颅骨骨折等,昏迷≤6小时,需密切监测)、重型(广泛颅骨骨折等,昏迷>6小时,病情危重,预后差异大)。
颅骨损伤:分为颅盖骨骨折和颅底骨骨折。颅盖骨骨折又有线性骨折、凹陷性骨折等类型。线性骨折可单发或多发,骨折线可呈星形、直线形等。凹陷性骨折多因外力直接作用于头部所致,骨折片可部分或全层陷入颅腔,压迫局部脑组织。颅底骨骨折根据骨折部位可分为颅前窝骨折、颅中窝骨折、颅后窝骨折。颅前窝骨折常累及额骨眶板和筛骨,可出现眼睑青紫、眼结膜下出血,俗称“熊猫眼”征,还可伴有脑脊液鼻漏等;颅中窝骨折常累及颞骨岩部,可出现耳后乳突区皮下淤血斑,可伴有脑脊液耳漏及面神经、听神经损伤等;颅后窝骨折常累及颞骨岩部后外侧或枕骨,可出现乳突部皮下淤血斑(Battle征)等。
脑损伤:可分为脑震荡、脑挫裂伤、原发性脑干损伤等。脑震荡是最轻的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伤后立即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一般不超过30分钟,清醒后大多不能回忆受伤当时及伤前一段时间的情况,可伴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脑脊液检查无红细胞,CT检查颅内无异常发现。脑挫裂伤是指脑组织的实质性损伤,伤后立即出现的意识障碍时间较长,多有头痛、呕吐等症状,可伴有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偏瘫、失语等,CT检查可见脑挫裂伤灶表现为局部脑组织内高低密度混杂影等。原发性脑干损伤是中脑、脑桥和延髓的损伤,伤后立即出现持续较长时间的意识障碍,程度较深,可伴有去皮质强直、瞳孔大小多变等表现,病情往往较重。
按损伤程度分型
轻型颅脑损伤:主要指单纯脑震荡伴有或无颅骨骨折,昏迷时间在30分钟以内,有轻度头痛、头晕等症状,神经系统检查及CT等辅助检查无明显异常。此类患者一般预后较好,但仍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部分患者可能在伤后一段时间内出现迟发性颅内血肿等情况。
中型颅脑损伤:包括轻度脑挫裂伤伴有或无颅骨骨折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无脑受压征,昏迷时间在6小时以内,有轻度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有轻度的生命体征改变。此类患者需要进行密切的病情监测,可能需要住院观察治疗,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及必要的影像学复查等。
重型颅脑损伤:主要指广泛颅骨骨折、广泛脑挫裂伤、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昏迷时间在6小时以上,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出现再昏迷,有明显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有明显的生命体征改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危重,往往需要立即进行急救处理,如保持呼吸道通畅、降低颅内压、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等,多数需要入住重症监护病房进行监护治疗,预后差异较大,部分患者可能遗留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