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焦虑有情绪、行为、躯体三方面症状,情绪上过度担忧、恐惧不安、易激惹;行为上有回避、坐立不安、过度依赖;躯体有睡眠问题、头痛腹痛等躯体不适、心悸呼吸急促等,不同年龄阶段表现有别,家族焦虑病史儿童需关注。
恐惧不安:对一些特定或不特定的事物产生强烈的恐惧情绪,常见的如害怕独处、害怕去学校、害怕某些动物(即使是很常见的宠物)、害怕黑暗等。例如有的儿童一到晚上就极度害怕黑暗,必须要有家长陪伴才能入睡;还有的儿童在学校时会莫名感到恐惧不安,出现厌学等情况。
情绪易激惹:儿童焦虑时往往情绪容易激动、发怒,一点小事就可能大发雷霆。比如在与同伴玩耍时,稍微有点小冲突就会大发脾气,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是因为焦虑情绪影响了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导致情绪变得不稳定。
行为方面的症状
回避行为:为了避免让自己感到焦虑的情境而采取回避行为。例如害怕去学校的儿童可能会想尽办法逃避上学,比如装病、赖床等;害怕社交的儿童可能会回避参加集体活动、不愿意与小伙伴交流玩耍等。这种回避行为会逐渐限制儿童的社交范围和活动空间,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坐立不安:在安静的环境中也难以保持安静,总是不停地扭动身体、坐立难安。比如在课堂上不能好好坐着听讲,总是在座位上扭来扭去,或者频繁地变换姿势等。这是焦虑情绪在身体上的一种表现,由于内心的不安通过身体的动作来释放。
过度依赖:儿童可能会过度依赖家长或亲近的人,做事情时总是希望有人陪伴在身边。例如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像自己一个人睡觉、自己去房间拿东西等都会要求家长陪同,缺乏独立性。这是因为他们内心的焦虑需要通过依赖他人来获得安全感。
躯体方面的症状
睡眠问题:出现入睡困难、睡眠浅、易惊醒等睡眠障碍。焦虑的情绪会干扰儿童的神经系统,影响睡眠质量。比如儿童可能晚上躺在床上很久都无法入睡,即使睡着了也容易被轻微的声响惊醒,导致第二天精神不佳,影响学习和日常生活。
头痛、腹痛等躯体不适:可能会频繁出现头痛、腹痛等躯体上的不适,但经过医学检查却没有发现明显的器质性病变。这是因为焦虑情绪会引起身体的应激反应,导致肌肉紧张等情况,从而引发躯体上的疼痛不适。例如有的儿童经常说肚子痛,但经过医生检查肠胃等没有问题,可能就是焦虑情绪导致的躯体化表现。
心悸、呼吸急促:年龄稍大一些的儿童可能会出现心悸(感觉心跳加快、心慌)、呼吸急促等症状。这是由于焦虑引发了身体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导致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出现相应的反应。比如在紧张焦虑时,儿童会感觉呼吸不顺畅,需要大口喘气,或者觉得心脏跳动异常等。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焦虑症状可能会有所不同,比如幼儿期的儿童可能更多表现为哭闹、黏人等;学龄期儿童则更可能在学业、社交等方面出现焦虑相关表现。而且性别方面一般没有明显的特异性差异,但不同生活方式和病史的儿童在焦虑症状的表现和严重程度上可能会有不同,对于有家族焦虑病史的儿童,需要更加关注其情绪和行为表现,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焦虑症状并进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