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是常见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病与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皮脂分泌增加、痤疮丙酸杆菌繁殖有关,好发于15-30岁青年男女,面部等皮脂腺丰富部位常见,有非炎症性和炎症性皮损表现,不同人群痤疮有各自特点及注意事项,儿童、女性、男性、成年痤疮各有情况。
发病机制
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皮脂腺导管过度角化会导致导管口径变小、狭窄或阻塞,从而影响毛囊壁脱落的上皮细胞和皮脂的正常排出,形成微粉刺等早期病变基础。
皮脂分泌增加:雄激素水平升高可促使皮脂腺增大,皮脂分泌增多。青春期后体内雄激素水平升高或雄激素受体敏感性增加等因素,会使皮脂分泌显著增加,为痤疮丙酸杆菌等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有利环境。
痤疮丙酸杆菌繁殖:痤疮丙酸杆菌可水解皮脂中的甘油三酯为游离脂肪酸,刺激毛囊导管处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与角化过度,进一步加重毛囊口的阻塞,同时其产生的一些低分子多肽等可趋化中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痤疮的炎症性皮损如丘疹、脓疱等形成。
好发人群及部位
好发人群:多见于15-30岁的青年男女,这与青春期体内雄激素水平变化密切相关,但其他年龄段人群也可能发病,比如部分成年女性在月经周期前后痤疮加重,这与激素波动有关。
好发部位:主要发生于面部,也可累及胸背部、肩部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面部以额头、面颊、下颌等区域较为常见。
临床表现
非炎症性皮损:包括白头粉刺和黑头粉刺。白头粉刺又称闭合性粉刺,为皮色丘疹,直径1毫米左右,无明显开口;黑头粉刺又称开放性粉刺,为圆顶状丘疹,中央有明显扩大的毛孔,内有黑色脂栓阻塞。
炎症性皮损:有多种表现形式。丘疹为红色炎性小丘疹,直径1-5毫米左右;脓疱则是在丘疹基础上出现的含有脓液的小疱,周围有红晕;结节是直径大于5毫米的炎性硬结,触之有痛感;囊肿是含有脓液和血液的囊性损害,大小不等,可能会留下瘢痕等。
不同人群的痤疮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痤疮:新生儿痤疮可能与从母体获得的雄激素有关,一般在数周内可自行消退。儿童期痤疮相对少见,若出现需考虑是否有内分泌疾病等其他因素,日常护理要注意皮肤清洁,用温和的儿童洁面产品,避免挤压,以防感染和瘢痕形成。
女性痤疮:部分女性痤疮与月经周期相关,经前痤疮加重可能与激素水平变化有关。女性在选择化妆品等护肤品时要注意避免使用过于油腻的产品,以免加重毛囊堵塞。同时,一些女性痤疮患者可能存在心理压力较大的情况,心理因素也可能影响痤疮的发展,需要关注心理健康,必要时可进行心理疏导。
男性痤疮:男性痤疮与雄激素水平关系更密切,青春期男性痤疮相对较多见,日常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等,避免熬夜、过度摄入高糖高脂食物等加重皮脂分泌的行为。
成年痤疮:成年痤疮患者中部分与内分泌紊乱(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有关,这类患者除了皮肤表现外,可能还伴有月经不调等其他症状,需要进一步检查排除内分泌疾病。在治疗上除了针对皮肤皮损外,可能还需要对基础内分泌疾病进行相应评估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