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脑梗死、脑出血、高血压等。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与多种因素相关;脑梗死是血液供应缺乏致局部脑组织坏死,病因有动脉粥样硬化等;脑出血是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出血,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等是常见病因;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特征的综合征,遗传、环境等因素致病因,是心脑血管疾病重要危险因素,长期会损害多器官增加其他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冠心病:
定义: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
发病因素及影响:与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等因素相关。年龄方面,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等因素会增加患病风险;男性相对女性而言,在一些危险因素影响下患病几率可能更高;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进而诱发冠心病。例如,长期高脂饮食会使血液中胆固醇等脂质成分升高,沉积在冠状动脉管壁,逐渐形成粥样斑块,使血管狭窄。
脑梗死:
定义: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血液供应缺乏而发生局部脑组织坏死的一组疾病的综合征。
发病因素及影响:常见病因有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等。高血压是重要的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增加脑梗死发生风险;心房颤动等心脏疾病导致的心源性栓子脱落,可阻塞脑血管引发脑梗死;年龄越大,血管和身体机能衰退,脑梗死发病几率越高;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影响血管功能,也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比如,心房颤动患者心脏内形成的血栓脱落后随血液循环到达脑部血管,就会堵塞血管,引起相应脑组织缺血坏死。
脑出血:
定义: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
发病因素及影响: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是最常见的病因,血压骤然升高时,原本脆弱的脑血管容易破裂出血;脑血管畸形、动脉瘤等也是常见病因。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控制不佳,波动较大,就容易导致脑血管破裂;年龄较大的人群血管弹性差,发生脑出血的风险相对较高;有脑血管畸形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在一些诱因下,如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容易引发脑出血。例如,高血压患者在暴怒、用力排便等情况下,血压急剧上升,可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
高血压:
定义: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发病因素及影响:遗传因素在高血压发病中起一定作用,约60%的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环境因素包括高盐饮食、过量饮酒、精神紧张等。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均可患病,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逐渐升高;男性和女性在不同年龄段的发病情况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会损害心脏、血管、肾脏等器官,如导致左心室肥厚、动脉硬化、肾功能损害等,进而增加冠心病、脑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比如,长期高盐饮食会使体内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加,从而导致血压升高,长期血压升高又会进一步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