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囊肿是宫颈转化区鳞状上皮取代柱状上皮时腺管口阻塞致分泌物潴留形成,一般无症状,检查见青白色小囊泡,无症状者定期检查,大或感染者物理治疗;宫颈息肉是宫颈管腺体和间质增生突出形成,部分无症状,检查见红色舌状组织,一般手术切除送病理,特殊人群如妊娠期、绝经后、合并严重基础疾病者有不同处理方式。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宫颈囊肿:宫颈囊肿又称纳博特囊肿,是宫颈转化区鳞状上皮取代柱状上皮过程中,新生的鳞状上皮覆盖宫颈腺管口或伸入腺管,将腺管口阻塞,导致腺体分泌物引流受阻、潴留形成的囊肿。通常小而分散,可突出于宫颈表面,包含清澈无色的黏液。
宫颈息肉:宫颈息肉是子宫颈管腺体和间质的局限性增生,并向子宫颈外口突出形成的息肉。多为慢性炎症长期刺激使宫颈管局部黏膜增生,子宫有排除异物的倾向,使增生的黏膜逐渐自基底部向宫颈外口突出而形成息肉。
二、临床表现
宫颈囊肿:一般无明显症状,常在妇科检查时发现。囊肿较小且分散时,可能仅表现为宫颈表面的小突起;若囊肿较大或合并感染,可能出现白带增多,伴或不伴有异味,少数患者可有接触性出血。
宫颈息肉:部分患者无症状,多在妇科检查时发现。也有患者表现为白带增多,呈点滴状出血,在性生活后或妇科检查后易出现少量阴道出血,血色鲜红,量一般较少。
三、妇科检查表现
宫颈囊肿:妇科检查可见宫颈表面突出多个青白色小囊泡(非红色),内含无色黏液,若囊肿感染则外观呈白色或淡黄色小囊泡。
宫颈息肉:妇科检查可见宫颈外口有单个或多个红色、质软而脆的舌状息肉样组织,蒂细长,大小不一,直径多在1cm左右,可随体位改变或妇科检查时移动。
四、影像学及其他检查
宫颈囊肿:一般无需特殊影像学检查,若需进一步评估,阴道镜检查可更清晰观察宫颈表面囊肿情况。
宫颈息肉:阴道镜下可见息肉的具体形态,必要时可行病理检查以明确息肉性质,病理检查是确诊宫颈息肉的金标准,可排除其他宫颈病变如宫颈恶性肿瘤等。
五、治疗原则
宫颈囊肿:对于无症状的宫颈囊肿,通常无需治疗,定期进行妇科检查,观察囊肿变化即可。若囊肿较大或合并感染,可采用物理治疗,如激光、微波等破坏囊肿,使其引流排出。
宫颈息肉:宫颈息肉一般以手术切除为主,手术简单,在门诊即可进行,切除的息肉需送病理检查以明确有无恶变等情况。对于年龄较大、多次复发的宫颈息肉患者,需更加密切关注病理结果及病情变化。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女性,手术时需注意尽量减少对宫颈管的损伤,避免影响受孕及妊娠过程。
特殊人群方面,对于妊娠期发现的宫颈囊肿和宫颈息肉,若无症状可暂不处理,密切观察,待产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治疗;对于绝经后女性发现的宫颈息肉,由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宫颈息肉有一定恶变风险,更应及时手术切除并送病理检查;对于合并有其他严重基础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等)的患者,在治疗宫颈囊肿或宫颈息肉时,需充分评估患者整体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如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的宫颈息肉患者,可先控制基础疾病,再考虑是否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