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脑损伤会有多种异常表现,包括运动功能异常(新生儿期肌肉张力异常、月龄增长后运动发育落后)、姿势异常(出现异常姿势反射及异常肌张力姿势)、反射异常(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或持续存在、出现异常病理反射)、智力发育落后(对环境反应差、认知能力低、智力测试商数低)、语言发育迟缓(不能发出正常咿呀声、语言发育明显落后)、癫痫发作(形式多样)以及可能伴有特殊面容或体征(如特殊面容、头部外观异常),家长需密切观察,及时带婴儿就医检查并进行干预治疗,特殊人群检查治疗时医护要细心轻柔。
姿势异常
会出现异常的姿势反射。例如,正常婴儿仰卧位时四肢自然伸展,而脑损伤婴儿可能出现角弓反张姿势,即头向后仰、背肌紧张,身体呈弓形;还可能有异常的肌张力导致的姿势,如偏瘫婴儿会出现一侧肢体内收、内旋,下肢伸直、足内翻等异常姿势;痉挛型脑损伤婴儿常表现为下肢交叉呈剪刀样姿势。
反射异常
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或持续存在是婴儿脑损伤常见的反射异常表现。正常新生儿出生时具有觅食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等原始反射,一般在出生后3-4个月这些原始反射会逐渐消失。但脑损伤婴儿这些原始反射可能延迟消失,如握持反射在4个月后仍不消失;同时还可能出现一些异常的病理反射,如2个月后仍可引出不对称颈紧张反射等。
智力发育落后
脑损伤婴儿在智力发育方面会落后于同龄正常婴儿。表现为对周围环境的反应能力差,正常婴儿2-3个月时会对亲人有微笑等社交性反应,脑损伤婴儿可能对亲人的呼唤没有明显反应;在认知方面,正常婴儿4-5个月能认识熟悉的人和物品,脑损伤婴儿可能对周围物品和人缺乏认知能力,且在进行智力测试时,其智力发育商数明显低于正常儿童。
语言发育迟缓
如果脑损伤影响到语言中枢相关区域,婴儿语言发育会迟缓。正常婴儿4-5个月能发出咿呀声,6-7个月能发出“爸爸”“妈妈”等简单音节,而脑损伤婴儿可能到相应月龄不能发出正常的咿呀声,语言发育明显落后,如1岁时仍不能说出有意义的单词等。
癫痫发作
部分脑损伤婴儿可能会出现癫痫发作。发作形式多样,可为局灶性发作,表现为身体某一局部的抽搐,如某一侧肢体的抽动;也可为全身性发作,出现意识丧失、全身抽搐、口吐白沫等表现。癫痫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因脑损伤的程度和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
特殊面容或体征
某些类型的脑损伤可能伴有特殊面容或体征,例如一些遗传代谢性脑损伤相关疾病可能会出现特殊面容,如面部表情呆滞、眼距宽、鼻梁低平等;或者头部外观异常,如小头畸形(头围明显小于同龄正常婴儿)、大头畸形(头围明显大于同龄正常婴儿)等。
对于婴儿脑损伤相关症状,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一旦发现婴儿出现上述异常表现,应及时带婴儿到医院进行详细检查,如头颅影像学检查(头颅CT、MRI等)、神经电生理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脑损伤并进行干预治疗。同时,要注意根据婴儿的年龄特点进行合理的护理和康复训练等干预措施,促进婴儿的康复,特殊人群如婴儿在检查和治疗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更加细心、轻柔操作,以减少婴儿的不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