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狭窄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非手术包括一般治疗(症状轻时休息、适度运动、选合适睡眠姿势)、药物治疗(用非甾体抗炎药止痛,伴神经水肿用脱水剂)、物理治疗(牵引、按摩推拿、理疗);手术适用于有严重神经功能缺损或非手术3月无效且症状加重者,方式有椎管减压术,儿童和老年治疗需特殊考虑,儿童首选非手术且手术要考虑对生长影响,老年要综合全身状况,手术风险高时非手术重安全舒适。
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发挥抗炎、镇痛作用,能缓解椎管狭窄引起的疼痛症状。对于伴有神经水肿的患者,可短期使用脱水剂,如甘露醇,减轻神经周围的水肿,改善神经受压状况,但需注意甘露醇的使用疗程和可能出现的电解质紊乱等副作用。
物理治疗:牵引治疗是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之一,通过牵引装置对脊柱施加牵引力,拉开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缓解椎管狭窄相关症状。牵引重量和牵引时间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一般初始牵引重量较小,逐渐增加,牵引时间每次约30-60分钟,每天1-2次。按摩推拿可由专业人员进行,通过手法按摩放松腰部肌肉,调整脊柱关节位置,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但对于脊髓型椎管狭窄患者需谨慎,以免加重脊髓损伤。理疗如热敷、超短波、红外线照射等,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热敷可使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多次;超短波治疗利用高频电场作用于人体,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炎症吸收。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证:当患者出现进行性肢体无力、步态不稳、大小便功能障碍等严重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时,通常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此外,经严格非手术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且症状逐渐加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椎管狭窄患者,也应考虑手术干预。例如,腰椎管狭窄患者经过长期保守治疗后,下肢疼痛、麻木症状仍反复发作,严重影响行走距离和日常活动,就符合手术指征。
手术方式:常见的手术方式有椎管减压术,通过切除部分椎板、关节突或椎间盘等,扩大椎管容积,解除对神经组织的压迫。对于腰椎管狭窄,可采用全椎板切除减压、半椎板切除减压等不同术式;颈椎管狭窄则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前路减压融合术或后路减压术等。在手术过程中,需尽量保护神经组织,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患者需要一定时间的康复,包括逐渐进行腰背肌锻炼等,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脊柱稳定性的重建。
对于儿童椎管狭窄患者,由于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需更加谨慎。非手术治疗通常是首选,如适当休息、物理治疗等,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病情进展需要手术,手术方案的制定需充分考虑对儿童脊柱生长发育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脊柱生长干扰较小的术式,并在术后密切随访,监测脊柱发育情况。对于老年椎管狭窄患者,需综合考虑其全身健康状况,如是否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手术风险相对较高,在决定是否手术时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等整体状况,非手术治疗应更加注重安全和舒适,药物使用需谨慎,避免加重其他基础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