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缺氧性脑损伤会出现意识障碍(轻度过度兴奋、中度意识模糊嗜睡、重度昏迷等)、肌张力异常(增高或减低)、原始反射异常(拥抱反射、吸吮反射不对称、减弱或消失)、惊厥(出生后12-24小时内出现面部肢体抽动等)、呼吸节律改变(中重度时呼吸节律不整)、前囟张力改变(饱满紧张或凹陷)、瞳孔改变(轻度无明显改变、中度缩小迟钝、重度散大消失),需及时就医检查并采取措施,早期干预对预后至关重要。
肌张力异常
肌张力增高:多见于轻度及部分中度缺氧性脑损伤新生儿,由于缺氧使脑内神经传导通路异常,导致肌肉紧张度增加,表现为肢体僵硬,活动减少。例如,肢体伸展时阻力增大。
肌张力减低:重度缺氧性脑损伤时较为常见,神经细胞严重受损,肌肉失去正常的神经调控,表现为肢体松软,关节活动范围增大,像四肢被动活动时感觉没有阻力。这是因为大脑无法有效传递指令来维持肌肉的正常张力。
原始反射异常
拥抱反射:正常新生儿拥抱反射应对称,而缺氧性脑损伤新生儿拥抱反射可表现为不对称或减弱、消失。如一侧上肢拥抱反射明显弱于另一侧,或者根本引不出该反射,这是因为大脑对脊髓反射的调控异常。
吸吮反射:同样,缺氧性脑损伤时吸吮反射可能减弱或消失,新生儿不能正常进行吸吮动作,影响进食,这与大脑相关神经中枢受损有关,导致对吸吮这一反射活动的调控障碍。
惊厥
惊厥是新生儿缺氧性脑损伤常见的症状之一。多在出生后12-24小时内出现,表现为面部、肢体的抽动,可呈局限性、多灶性或全身性发作。惊厥的发生是由于缺氧导致大脑皮层异常放电,神经细胞的电生理活动紊乱所致。例如,可出现双眼凝视、口周发青、肢体节律性抽动等表现。
呼吸节律改变
轻度缺氧性脑损伤时呼吸可无明显改变,而中、重度损伤时可出现呼吸节律不整,如呼吸暂停、叹息样呼吸等。这是因为缺氧影响了呼吸中枢所在的脑干的功能,导致呼吸中枢对呼吸节律的调控失衡。例如,呼吸暂停可表现为呼吸停止数秒后再重新开始,这会进一步加重缺氧状态,形成恶性循环,对大脑造成更严重的损伤。
前囟张力改变
前囟饱满或紧张提示颅内压增高,常见于中、重度缺氧性脑损伤,由于脑水肿导致颅内压力升高,使前囟膨隆。而前囟凹陷则可能提示脱水,但在缺氧性脑损伤中相对较少见,多是在同时存在脱水情况时出现。前囟的张力变化反映了颅内的压力状况,与脑损伤后脑水肿或颅内其他病变相关。
瞳孔改变
轻度缺氧性脑损伤时瞳孔可无明显改变,中度损伤时可能出现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重度损伤时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这是因为缺氧影响了眼部神经及相关中枢的功能,导致瞳孔的调节机制失常。例如,重度缺氧时,眼部的动眼神经等受损,使得瞳孔无法正常对光进行反应。
对于新生儿缺氧性脑损伤出现上述症状时,需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头颅超声、头颅CT或MRI等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要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生命体征、神经系统表现等,因为新生儿处于生长发育的特殊阶段,其身体各系统尤其是神经系统对缺氧的耐受性和恢复能力与成人不同,早期发现和干预对于预后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