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肾盂肾炎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评估:典型临床表现上,急性有突发高热、腰痛及膀胱刺激症状,慢性则可能间歇性低热、乏力、夜尿增多等;实验室检查方面,尿液分析见尿白细胞增多、尿亚硝酸盐阳性、尿细菌培养阳性等,血液检查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CRP和PCT升高,肾功能评估见血肌酐等轻度升高、尿β?-微球蛋白升高;影像学诊断技术上,超声可发现肾盂扩张等,IVP显示肾盂肾盏形态改变,CT可见肾周脂肪条索影等;特殊人群中,孕妇需行清洁中段尿培养等,儿童发热伴排尿哭闹需警惕,老年患者常合并基础疾病需监测血糖;鉴别诊断需与下尿路感染、急性膀胱炎、肾结核等区分。确诊后根据药敏试验选抗生素,急性期疗程10~14天,慢性病例4~6周,治疗期间需每日饮水≥2000ml,保持会阴部清洁,特殊人群需在感染科医师指导下用药并定期复查。
一、典型临床表现
1.急性肾盂肾炎常表现为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单侧或双侧腰部钝痛/叩击痛、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女性患者需特别注意经期卫生相关诱因,男性患者需排查前列腺增生等解剖异常。
2.慢性肾盂肾炎可能表现为间歇性低热、乏力、夜尿增多,病程超过6个月者需警惕肾功能损伤。既往有反复尿路感染史、泌尿系统结石或先天性畸形者需高度怀疑。
二、实验室检查核心指标
1.尿液分析:
尿白细胞计数>5个/HPF或尿亚硝酸盐阳性
尿细菌培养阳性(菌落计数≥10?CFU/mL)
特殊病例需行3次晨尿中段尿培养以提高阳性率
2.血液检查:
白细胞计数>10×10?/L伴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急性期C反应蛋白(CRP)>10mg/L、降钙素原(PCT)>0.5ng/mL提示感染
3.肾功能评估:
血肌酐、尿素氮轻度升高
尿β?-微球蛋白升高提示肾小管损伤
三、影像学诊断技术
1.超声检查:
首选无创检查,可发现肾盂扩张、结石或肾周脓肿
慢性病例可见肾皮质变薄、瘢痕形成
2.静脉肾盂造影(IVP):
显示肾盂肾盏形态改变,但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3.CT检查:
急性期可见肾周脂肪条索影,慢性期可见肾盂肾盏变形
增强CT可鉴别肾脓肿与肾肿瘤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群体:
需行清洁中段尿培养+药敏试验,避免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
妊娠中晚期超声检查需评估胎儿情况
2.儿童患者:
发热>38.5℃伴排尿哭闹需警惕,尿培养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影像学检查优先选择超声,避免X线辐射
3.老年患者:
常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需监测血糖波动
症状不典型者需警惕败血症可能,必要时行血培养
五、鉴别诊断要点
1.下尿路感染:无腰痛及全身症状,尿白细胞管型阴性
2.急性膀胱炎:尿培养菌落计数<10?CFU/mL,无肾区叩痛
3.肾结核:有肺结核病史,尿沉渣可找到抗酸杆菌
确诊后需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急性期疗程10~14天,慢性病例需延长至4~6周。治疗期间需每日饮水≥2000ml,保持会阴部清洁。孕妇、肾功能不全者等特殊人群需在感染科医师指导下用药,定期复查尿常规及肾功能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