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前驱期短、症状轻,出疹快、消退快无色素沉着,传染源是患者、通过飞沫传播,多见于儿童,可接种疫苗预防;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前驱期长、有科氏斑,出疹有顺序、退疹有脱屑和色素沉着,传染源是急性期患者、通过飞沫传播,多见于6个月至5岁儿童,可接种疫苗预防,孕妇需注意防风疹,有麻疹接触史儿童要密切观察。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麻疹病毒属于副黏液病毒科麻疹病毒属,麻疹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人是麻疹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
临床表现方面
前驱期:风疹前驱期较短,一般为1-2天,症状较轻,可有低热或中度发热、头痛、食欲减退、疲倦、乏力及咳嗽、打喷嚏、流涕、咽痛、结膜充血等轻微上呼吸道症状,部分患者在软腭及咽部可见玫瑰色或出血性斑疹,但颊黏膜光滑,无科氏斑。
麻疹前驱期持续3-4天,患者体温可高达39-40℃,同时伴有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卡他症状,眼结合膜充血、畏光流泪及眼睑水肿是本病特点,90%以上的患者于病程的第2-3天,在双侧近第一磨牙处的颊黏膜上,可见灰白色针尖大小的小点,周围绕以红晕,称为科氏斑,是麻疹早期的特异性体征。
出疹期:风疹一般在发热1-2天后出疹,皮疹先从面颈部开始,24小时内蔓延至全身,为淡红色斑丘疹,直径2-3mm,可融合成片,皮疹一般2-3天内迅速消退,不留色素沉着。
麻疹多在发热3-4天后出疹,皮疹先出现于耳后、发际,渐及额、面、颈部,自上而下蔓延至躯干、四肢,最后达手掌与足底,皮疹为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可融合成片,疹间可见正常皮肤,出疹时全身中毒症状加重,体温可高达40℃,咳嗽加剧,精神萎靡、嗜睡。
恢复期:风疹疹退后无色素沉着及脱屑。麻疹出疹3-4天后,皮疹按出疹顺序开始消退,消退顺序与出疹顺序相同,疹退后皮肤留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7-10天痊愈。
流行病学方面
传染源:风疹的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出疹前1周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患者口、鼻、咽部分泌物以及血液、大小便中均可分离出病毒。
麻疹的传染源是急性期患者,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患者口、鼻、咽、眼结合膜分泌物中含有麻疹病毒。
传播途径:两者主要均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易感人群:风疹多见于1-5岁儿童,成人也可发病;麻疹多见于6个月至5岁儿童,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群普遍易感。
预防方面
风疹:可通过接种风疹疫苗预防,接种风疹疫苗是预防风疹的有效措施,接种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另外,隔离患者,一般隔离至出疹后5天。
麻疹:预防主要是接种麻疹疫苗,8月龄以上未患过麻疹的小儿应接种麻疹疫苗,7岁时进行复种。同时,隔离患者,一般隔离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隔离至出疹后10天。
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更容易感染风疹和麻疹,所以更要重视预防接种等措施。孕妇如果感染风疹,可能会导致胎儿畸形等严重后果,所以孕妇尤其要注意避免感染风疹,若接触风疹患者应及时采取防护措施。而对于有麻疹接触史的儿童,要密切观察其健康状况,必要时采取被动免疫等措施来预防麻疹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