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不会传染,其发病与遗传、免疫等因素相关,有遗传易感性、自身免疫紊乱等情况,还有感染、高血压、代谢等诱发因素,普通人群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有家族遗传倾向人群要定期做肾脏检查,基础疾病人群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来预防慢性肾炎。
慢性肾炎的发病相关因素
遗传因素:部分慢性肾炎患者存在一定的遗传易感性,若家族中有慢性肾炎患者,其他家庭成员患慢性肾炎的风险可能会相对增加,但这不是传染,而是遗传背景导致的发病倾向。例如某些特定基因位点的突变可能使个体更易受到各种诱发因素影响而引发肾小球损伤。
免疫因素: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是关键。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肾小球时,会导致肾小球炎症,长期的炎症损伤逐渐发展为慢性肾炎。比如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慢性肾炎中,自身抗体产生,攻击肾小球的固有成分,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
其他诱发因素
感染相关诱发:虽然慢性肾炎本身不传染,但一些前期的感染可能是诱发因素。比如链球菌感染后,部分患者可能引发免疫反应,若免疫反应持续或调节异常,就可能进而影响肾小球,导致慢性肾炎的发生,但这不是感染源的传播导致他人患病,而是个体自身免疫对感染后反应的异常。一般细菌感染如链球菌感染后1-3周可能出现急性肾炎表现,若未得到良好控制或自身免疫调节异常,少数可迁延为慢性肾炎。
高血压因素:长期高血压会使肾小球内高压,损伤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等,影响肾小球的滤过和重吸收功能,逐渐导致肾小球硬化等病变,增加慢性肾炎发生风险。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群,尤其是血压控制不佳者,更需密切关注肾脏情况。
代谢因素:如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导致肾小球微血管病变,引起糖尿病肾病,属于慢性肾炎的一种特殊类型。高血糖会使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多等,影响肾小球功能,这是代谢因素导致肾脏损害,与传染无关。
慢性肾炎的预防与注意事项
对于普通人群: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很重要,如均衡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优质蛋白为主,如瘦肉、鱼类等)、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同时控制盐的摄入,每日盐摄入建议控制在5克以下,避免高盐饮食加重肾脏负担;适度运动,维持合适体重,避免肥胖,因为肥胖与慢性肾炎的发病可能存在一定关联;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作息;预防感染,在呼吸道感染高发季节,注意保暖,少去人员密集场所,若发生感染要及时规范治疗。
对于有家族遗传倾向人群:除了上述普通人群的预防措施外,更要定期进行肾脏相关检查,如尿常规、肾功能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肾脏异常情况,做到早发现、早干预。例如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测,尿常规可发现尿蛋白、血尿等异常指标,肾功能检测能了解肾小球滤过率等情况。
对于患有基础疾病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高血压患者需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一般建议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病时);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使血糖尽量接近正常范围,如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等,通过良好控制基础疾病来降低慢性肾炎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