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长时间玩手机虽一般不直接致失明,但会严重影响视力健康,可引发视疲劳、导致近视等,不同年龄段儿童受影响程度有差异,家长可通过控制玩手机时间、改善用眼环境、增加户外活动等措施预防及改善儿童因长时间玩手机对眼睛造成的损害。
一、儿童长时间玩手机对眼睛的不良影响
儿童长时间玩手机可能会引发多种眼部问题,但一般不会直接导致失明,但会严重影响视力健康。长时间近距离盯着手机屏幕,会使眼睛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首先,会引起视疲劳,表现为眼睛干涩、酸胀、疼痛、视物模糊等。例如,有研究表明,儿童连续玩手机30-40分钟,就可能出现明显的视疲劳症状。其次,还可能导致近视的发生或加重。因为在玩手机时,眼睛的调节功能需要不断变化,长时间如此会使眼轴变长,从而引发近视。据相关调查统计,每天玩手机超过2小时的儿童,近视发生率明显高于每天玩手机时间少于1小时的儿童。
二、相关眼部问题的具体机制
1.视疲劳机制:手机屏幕发出的蓝光等光线会刺激眼睛,同时儿童在玩手机时,眼睛的睫状肌持续处于收缩状态,无法得到充分放松。睫状肌负责调节晶状体的曲度,长时间收缩会导致晶状体变凸,进而影响光线的正常聚焦,引起视疲劳的一系列症状。
2.近视机制:眼睛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变厚,增加屈光力;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变薄,屈光力减小。儿童长时间玩手机,主要是看近处的手机屏幕,睫状肌长期处于紧张收缩状态,会导致晶状体持续变凸,不能恢复原状,久而久之眼轴就会变长,使得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聚焦在视网膜前方,形成近视。
三、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影响差异
对于幼儿阶段(3-6岁)的儿童,他们的眼部还在发育阶段,长时间玩手机对眼睛的危害更大。因为这个时期眼部的各项结构和功能还不完善,更容易受到不良影响而发生病变。而学龄儿童(6岁以上)虽然眼部发育相对趋于稳定,但长时间玩手机也会加速近视等问题的出现。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由于眼部发育程度不同,对长时间玩手机的耐受程度和受到的损害程度有所不同,但都会对视力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四、预防及改善建议
1.控制玩手机时间:家长应严格控制儿童玩手机的时间,根据儿童年龄合理安排。一般建议幼儿阶段儿童每天玩手机时间不超过30分钟,学龄儿童每天不超过1-2小时,并且要定时让眼睛休息,每玩20分钟手机,就应让眼睛休息10-15分钟,可以眺望远处、做眼保健操等。
2.改善用眼环境:在儿童玩手机时,要保证周围环境的光线适宜,既不能太暗也不能太亮。太暗的环境下玩手机会使眼睛过度调节,太亮的环境会刺激眼睛。同时,要保持合适的观看距离,一般建议儿童与手机屏幕保持30厘米以上的距离。
3.增加户外活动:鼓励儿童多进行户外活动,每天保证不少于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户外活动时,眼睛可以接触自然光线,有助于调节眼部肌肉,预防近视等眼部问题。研究发现,经常进行户外活动的儿童,近视发生率明显低于缺乏户外活动的儿童。
儿童长时间玩手机虽不会直接导致失明,但会引发多种严重影响视力健康的问题,家长们应重视起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避免儿童长时间玩手机对眼睛造成损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