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斗鸡眼医学称内斜视,可能因眼球发育不完善、眼部肌肉调节功能不成熟、鼻梁因素导致,可通过手电筒照光点等区分真性与假性,生理性内斜视可观察等待,无法区分或情况未改善应就医,家长要密切关注、避免新生儿长时注视近物并定期带其做眼部检查。
一、新生儿斗鸡眼的定义
新生儿斗鸡眼,医学上称为内斜视,是指新生儿双眼的黑眼球向中间靠拢,看起来像斗鸡眼的一种眼部现象。
二、可能的原因
(一)生理发育因素
1.眼球发育不完善
新生儿的眼球较小,眼轴较短,多为远视眼。这种生理性远视会使两眼的集合功能暂时不足,导致两眼视轴不能很好地对准,出现暂时性内斜视,这是新生儿常见的生理现象。一般随着年龄增长,眼球逐渐发育,眼轴变长,远视度数降低,内斜视的情况会逐渐改善。例如,多数新生儿在3-4个月大时,这种生理性内斜视会有所减轻。
2.眼部肌肉调节功能不成熟
新生儿眼部的肌肉,如内直肌和外直肌的调节功能还未完全发育成熟。肌肉的力量不均衡,内直肌相对力量过强,外直肌相对力量较弱,就容易导致眼球向内偏斜,出现斗鸡眼的表现。随着眼部肌肉不断发育成熟,肌肉力量逐渐平衡,内斜视的情况也会得到纠正。
(二)其他因素
1.鼻梁因素
新生儿的鼻梁较扁平,从外观上看,双眼之间的距离在视觉上会显得较近,容易给人造成斗鸡眼的错觉。这是一种假性内斜视的情况,并非真正的眼位异常。随着鼻梁的逐渐发育长高,这种假性内斜视的表现会自然消失。例如,当新生儿长到1岁左右,鼻梁逐渐发育后,这种外观上的类似斗鸡眼的情况就会改善。
三、观察与判断
(一)区分真性与假性内斜视
1.假性内斜视判断方法
可以用手电筒照射新生儿的双眼,观察光点反射情况。如果光点同时落在双眼的正中央,说明是假性内斜视,多与鼻梁扁平有关;如果光点不在双眼正中央,偏向鼻侧,则可能是真性内斜视。
2.真性内斜视特点
真性内斜视通常是持续存在的,不会随着鼻梁发育等情况自行改善。而且可能会伴有眼球运动异常等情况。
四、应对与处理
(一)生理性内斜视的观察等待
对于生理性内斜视,家长主要是进行观察等待。定期带新生儿到眼科进行检查,监测眼球的发育情况和眼位变化。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治疗干预,因为随着新生儿自身的发育,大多可以自行恢复正常的眼位。
(二)就医评估
如果家长无法准确区分真性与假性内斜视,或者发现新生儿的内斜视情况在3-4个月大后仍未改善甚至有加重趋势,应及时带新生儿到眼科就诊。眼科医生会通过详细的眼部检查,如散瞳验光等,来明确新生儿的眼部情况,判断是真性内斜视还是其他眼部疾病引起的斜视,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五、温馨提示
对于新生儿的斗鸡眼情况,家长不必过度惊慌。但要密切关注新生儿的眼部表现。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让新生儿长时间注视近距离的同一物体,以免加重眼部肌肉的不平衡情况。同时,按照儿童眼科检查的常规时间,带新生儿进行定期的眼部健康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由于新生儿年龄小,眼部发育尚未成熟,在任何涉及眼部的观察和处理中,都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轻柔操作,避免对新生儿眼部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