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远视需先通过视力检查、散瞳验光等进行检查诊断,可通过增加户外活动、合理用眼指导等非药物干预,还需定期复查、关注视觉发育,婴幼儿期和学龄前期有不同注意事项,通过综合管理促进小孩眼睛健康发育,防止视力问题发生。
一、远视的基本认识
远视是指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的一种屈光不正状态。小孩的眼球还在发育过程中,眼轴较短是导致远视的常见原因,一般新生儿的眼轴较短,存在一定程度的生理性远视,随着年龄增长,眼轴逐渐变长,远视度数会逐渐降低。
二、检查与诊断
视力检查:通过视力表检查小孩的视力情况,若发现视力低于相应年龄的正常视力范围,需进一步检查。例如3-5岁儿童正常视力约在0.5-0.6,6岁及以上儿童正常视力应达到0.7及以上,若低于此范围可能存在远视等屈光不正问题。
散瞳验光:因为小孩的睫状肌调节能力较强,为了准确获取屈光度数,通常需要进行散瞳验光。散瞳可以放松睫状肌,消除调节因素对验光结果的影响,从而得到更准确的远视度数等屈光信息。
三、非药物干预措施
增加户外活动
原理:有研究表明,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以上的儿童,发生远视储备下降进而发展为近视的风险降低。户外活动时,充足的自然光可以刺激视网膜分泌多巴胺等物质,有助于延缓眼轴的过快增长,维持正常的远视储备。
实施方法:家长应鼓励小孩每天在户外进行适量的活动,如跑步、跳绳、踢球等,保证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
合理用眼指导
近距离用眼时间控制:避免小孩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例如看绘本、看电视、玩电子设备等。一般建议学龄前儿童每次近距离用眼不超过20分钟,小学低年级儿童每次不超过30分钟,小学中高年级及以上儿童每次不超过40分钟。
用眼姿势:教导小孩保持正确的用眼姿势,读书写字时眼睛与书本保持33厘米左右的距离,背部挺直,身体与课桌保持一拳的距离,避免弯腰驼背、趴在桌上用眼等不良姿势。
四、随访与观察
定期复查:需要定期带小孩进行视力和屈光状态的复查,一般3-6个月复查一次。通过复查可以观察远视度数的变化情况以及眼轴的发育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干预措施。例如如果远视度数下降过快或眼轴增长异常,可能需要进一步评估是否存在其他问题。
关注视觉发育:除了屈光度数,还要关注小孩的视觉发育情况,包括双眼视功能等。如果发现双眼视功能异常,可能需要进行相应的视觉训练等干预。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幼儿期:新生儿的生理性远视是正常的发育现象,但家长要注意观察小孩的眼部表现,如是否有眼球震颤、对光线反应异常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在婴幼儿期,要避免强光直射眼睛,同时保证其营养均衡,尤其是保证维生素A、维生素C、叶黄素等对眼睛发育有益的营养物质的摄入。
学龄前期:此阶段小孩开始接触更多的近距离用眼活动,家长要更加注重用眼习惯的培养。如果发现小孩有眯眼、视物凑近等表现,要及时带其进行视力检查。同时,要避免小孩过早过度使用电子设备等。
总之,对于小孩远视,要通过综合的检查、非药物干预措施以及定期随访观察来进行管理,以促进小孩眼睛的健康发育,防止远视度数异常变化导致视力问题的发生。



